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2010年9月12日生效單項協定磋商啟動

2010年9月12日,對於海峽兩岸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作為兩岸關係發展史上一座新里程碑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正式生效。業內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ECFA的正式生效標誌著未來兩岸經貿活動將會以制度化的方式向前推進、拓展和深化,而ECFA在生效之後,兩岸將逐一進行的單項協議磋商,難度也會更大,也更值得兩岸投資人關注。
 

 

2010-09-20貿協青島辦公室 

意義:三大好處
    “ECFA協定的主要目的便是推進兩岸經濟與貿易關係的正常化、自由化,如今正式生效,意味著兩岸經貿活動將在制度化的框架中向前推進,兩岸經貿關係將進入一個新時代。”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所長唐永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如此指出。

臺灣中華經貿文化協會理事長尚潔梅用了“值得大書特書”來形容此次ECFA的生效實施。他認為,ECFA的生效實施至少有三大好處:第一,兩岸處於同一經濟合作框架之中的局面,進一步拉近了兩岸之間的心理距離;第二、減少了雙方在貿易上的壁壘和障礙,全面加深了兩岸的經濟合作,實現了商品經濟的互利互惠;第三、必將大大增加兩岸同胞貿易、互訪、旅遊觀光的機會,為他們帶來非常現實的好處。

9月11日,桃園縣長吳志揚率團登陸賣力招商。吳志揚此次率領桃園航空城公司團隊,在上海外灘舉辦招商說明會,向兩岸企業與各界介紹桃園航空城計劃的利基、規模、建設與投資機會。

吳志揚認為,“ECFA生效後,兩岸經貿關係會更緊密、更穩定,兩岸社會以後共同取得成長,不會有人希望終止ECFA,只會希望兩岸能更緊密合作,開放的項目更多。”

而就金融業而言,兩岸銀行業也在向著更加積極的目標邁進。根據資料顯示,目前臺灣有10家銀行在大陸設有辦事處,而臺灣目前獲准申請大陸分行的銀行數也已達到6家。而在大陸方面,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9月7日也已就赴台設立辦事處,向臺灣金融主管機構提交了申請。
後續:壓力更大
    據瞭解,ECFA協議生效後,兩岸雙方將就框架內各項規定目標展開磋商,逐一簽署單項協議。具體包括:不遲於協定生效後6個月內就貨物貿易協定、服務貿易協定、建立適當的爭端解決程序以及建立投資保護機制等問題展開磋商,並盡速達成協定。

“這後續的談判難度會更大,對雙方壓力會更大。”唐永紅告訴記者,這也就要求雙方用更大的智慧、更開闊的胸襟、更務實的態度來進行協商 

著名時事評論員杜平也認為,ECFA後續的實施才是更加重要的。“特別在目前雙方已經達成的一些開放專案中,要真正按照文字規定去做。而推動這個新局面的核心機制,是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這個新組織,它不僅要監督ECFA實施的過程,同時要對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雙方分歧,在更高層次上去處理,從而為推動雙方下一步在其他領域的經貿合作,作出良好的鋪墊。”

而唐永紅更是指出,兩岸雙方下一階段談判的壓力可能會更多地落在臺灣方面。大陸對臺灣逐步實施500多項產品零關稅及數十項服務市場開放,相對應的是,目前台方對大陸赴台產業仍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有些甚至不予開放。比如ECFA協商將不會開放大陸勞工和農產品赴台,繼續限制大陸830項農產品進口等。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種狹隘的“保護主義”,而主要壓力也來自於島內尖銳的政治鬥爭。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指出,“臺灣經濟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單純依靠ECFA並不能完全解決。如果島內尖銳的政治鬥爭問題不解決,政治因素對經濟的干擾與破壞會依然存在,臺灣經濟發展仍將面臨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