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及時間:香港文匯報2011年12月27日
商情本文:
過去10年,中國大陸汽車年銷量從200萬攀升到如今1,800萬,成為全球銷量冠軍,形成了汽車產業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但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汽車市場生態發生變化,10月份的乘用車銷量出現了2011年以來最大幅度下滑,環比下降12.9%,國產汽車品牌首當其衝,進口汽車品牌開始藉機強勢佔領市場。來自中國大陸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首10個月,中國大陸汽車銷量為1,516.06萬輛,比2010年同期增長3.15%。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東風日產和神龍等5家進口品牌增幅明顯高於全行業。
與2010年同期相比,國產車銷量都有所下降,知名國產汽車品牌奇瑞、吉利等基本已被擠出中國大陸汽車市場銷量前10。對此,中國大陸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表示,未來中國大陸汽車市場增長可能不會像最近幾年一樣保持25%以上這樣的增長率。
困擾國產汽車企業的不只如此。中國大陸國務院批准,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7.5%的稅率徵收車輛購置稅的政策,2010年12月31日到期後停止執行。從2011年1月1日起,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統一按10%的稅率徵收車輛購置稅。這對於集中在小排量轎車扎堆的國產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來說,無疑又是一道重壓。
業內人士分析,自主品牌的車型產業鏈還不完善,並集中於小排量轎車,隨著優惠政策的退出,部分車企面臨巨大壓力。吉利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學良分析認為,低迷的政策環境打擊了中國大陸車市的消費信心。他稱,大家都處在一種觀望的態度,所以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的人氣就淡了一些。
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也坦言,2012年以來,中國大陸宏觀政策的變化,尤其是緊縮的信貸政策讓自主品牌的銷售雪上加霜。受大環境經濟的影響,他們已經很感受到銷售商、車貸、消費都收縮。廣汽集團原本2011年40億元人民幣的增長目標,但由於銀行限貸較緊,供應商與銷售商都面臨嚴峻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