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及時間:中國網2010年11月8日
中國大陸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表示,在中國大陸電動汽車推廣示範項目中,中外新能源汽車將享受同樣的補貼待遇。一旦此舉正式實施,上海汽車、一汽夏利有望率先受益。
萬鋼預計2021年全球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保有量將達2,000萬輛。“十二五”中國大陸將進一步增大對於電動汽車研發的投入,希望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全面掌握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形成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汽車工業體系。
在第二十五屆世界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大會暨展覽會上,萬鋼指出,中國大陸已經有世界上各大主要生產商所建立的合資企業,以及一大批國際上來自於各國的電動汽車零部件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對於這些企業,中國大陸將一視同仁,令其享受同樣的政策。在最近公佈的關於節能汽車的政策補助方面,各國際品牌和中國大陸研發的汽車同樣得到支援;在電動汽車推廣的十乘千輛示範項目中,只要有適合的產品,我們都會給予同等強度的支援。
萬鋼一席話令不少海外車企心潮澎湃。按照2010年6月1日推出的《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僅國產新能源汽車方能享受最高6萬元(人民幣,下同)的中國大陸政府財政補貼,進口車型無法享受這一補貼。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大陸政府財政加上各地財政補貼,國產電動汽車有望得到最高12.3萬元的補貼,這種補貼力度在全球排名也相當靠前。不少跨國車企此前表示,無鉅額補貼難與中國大陸產的新能源汽車競爭,因此一直希望能說服中國大陸政府放開對進口新能源車補貼。據悉,一旦享受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同等補貼待遇,以通用汽車為首的跨國車企們有意加大新能源汽車進口力度。
萬鋼稱,“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從三方面著手,加快推進中國大陸電動汽車發展。第一,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優化電動汽車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總體環境,有效地整合領域、跨行業、跨領域的科技創新的資源,為電動汽車長遠發展提供後勁。第二,中國大陸科技部將與有關部門一道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加快電動汽車的示範推廣。第三,要進一步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電動汽車的國際化發展。重點考慮將具有示範意義、推廣意義和大規模推廣經驗的城市,作為中國大陸提供給世界電動汽車示範運行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