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汽車消費市場現新變化,消費觀念發生質變(遠東貿易服務中心駐香港辦事處)

2009年中國大陸消費1,364萬輛汽車,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2010年前9個月,中國大陸汽車產銷量已接近2009年全年的水準,預計全年將突破1,700萬輛。
 

 

資料來源及時間:中國網2010年11月1日
2009年中國大陸消費1,364萬輛汽車,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2010年前9個月,中國大陸汽車產銷量已接近2009年全年的水準,預計全年將突破1,700萬輛。
“十一五”期間,中國大陸私人汽車擁有量從2006年的2,333萬輛,迅速擴張到2009年的4,575萬輛,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百姓圓了自己的汽車夢。
據北京市統計局消息,截至2009年年底,北京汽車保有量為401.9萬輛,其中私人汽車為300.3萬輛。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資訊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首次購車人數只佔不到40%,大部分都是第二次購買。汽車消費群體趨向多元化,工薪階層、農村居民購車者明顯增多,成為“十一五”期間汽車消費的轉變。
業內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間,“汽車下鄉”政策將使農民購車成本降低5%至10%。受益於汽車下鄉政策,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消費成為這五年家庭汽車消費的一大亮點。據報道,2008年上海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3輛。機械工業農用運輸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鹹勝說,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汽車市場對於安全性高、功能全面、動力充沛的車型充滿渴望。
隨著家庭擁有汽車比例的升高,人們的汽車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越來越看重汽車色彩所體現的產品個性和車主的個人喜好。消費者不再追求高檔價位,而更傾向於中低檔價位汽車。根據《2010年哈爾濱市汽車市場消費調查報告》,低檔價位的家用汽車需求所佔比例最大,為54.4%,其次是中檔價位的家用汽車,為29.4%,高檔車需求相對較少。
2009年11月公佈的《中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性選擇調查報告》顯示,有47.8%的居民出於工作需要才購買車輛,而認為“私家車代表一種生活品位”、“擁有私家車是成功人生的體現之一”的分別為42.5%和30.2%。更多人僅將汽車作為代步出行的工具,而不再是身份的象徵。
消費者年齡結構也發生微妙變化。根據百度數據研究中心調查顯示,經常上網搜索汽車資訊的“汽車網民”地域分佈以江浙沿海、北京等地的比例最高,20至29歲年齡段構成了汽車網民的主體,比例高達37.8%,青年和老年學車者開始增多。
居民汽車消費習慣的變化,也給相關產業帶來了實惠。汽車美容、售後服務、汽車租賃、汽車保險、消費信貸、停車服務、報廢回收等服務業在各大城市甚至鄉鎮遍地開花。
家庭汽車保有量的提高也帶來了相應的社會問題。環保部數據表明,汽車排放已經成為一些城市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交通擁堵、高能耗也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北京、廣州、南京等地在上班高峰期堵車時限最長為5個小時。
根據統計,中國大陸汽車消費者買了汽車以後,實際駕駛使用的時間要比國外長得多,而日本、美國等汽車普及率高的國家,居民在高峰時間駕車上班較少,有效地減少了擁堵。
業內專家表示,今後,新能源汽車將成為發展的重頭。2010年6月,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工作,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貼6萬元。中國大陸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表示,未來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能會免征車輛購置稅、車船稅等,節能汽車勢必出現旺銷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