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3年,中國大陸汽車出口出現前高後低局面,此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大陸汽車出口首次出現下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上半年汽車出口48.68萬輛,較2012年同期下降0.6%。
面對下滑的市場局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訊部主任陳士華指出,2013年出口形勢較為嚴峻,中國大陸的出口市場比較脆弱。此種下滑不僅是來自國際市場的低迷、人民幣升值等大環境,同時亦來自出口目的地國的市場政策變化,讓大陸產品在當地出現水土不服。
隨著國際汽車市場的競爭激烈,近幾年各國相繼推出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多少會抑制其他國家產品的進入,國際環境正在不斷變化。據瞭解,目前,俄羅斯、巴西等中國大陸主要汽車出口國為保護該等國家汽車工業發展,紛紛開始對外來汽車產品設置技術、貿易等壁壘。
2011年底,巴西政府將進口汽車關稅提高30%,該政策對打算在巴西當地進行本土化生產的企業提供稅收抵免,將研發和科技投資要求上調至總營業額的1.5%。巴西亦推出更加嚴格的油耗和排放規定,要求汽車生產商擴大在本地的研發投入。對於中國大陸車商來說,若要在巴西市場搶占巿佔率,勢必要從本土化、研發等方面多下功夫。
烏克蘭從2013年4月13日起提高外國汽車進口關稅,根據汽車發動機排量不同,為期三年對1.0至1.5L排量的進口汽車徵收6.46%的特別關稅,對1.5至2.2L排量的進口汽車徵收12.95%的特別關稅,這意味著烏克蘭進口車經銷商將被迫提高售價。更為不利的是,目前烏克蘭市場進口的中國大陸汽車主要排量都在該區間內,中國大陸汽車在烏克蘭市場銷量勢必會受到影響。
據瞭解,中國大陸、歐盟及日本的油耗標準都是基於車重,油耗標準隨著車重增加而降低。而美國標準是基於腳印面積(四車輪之間的面積),油耗標準隨著車身變大而降低。據介紹,歐盟2015年後亦將開始向以腳印面積為基礎的標準過渡。中國大陸目前正在進行第四階段2015至2020油耗標準的研究。如果將中國大陸2015年燃油經濟性標準換算成以車身尺度(腳印面積)為基礎,則明顯落後於美國2015年標準。屆時,中國大陸乘用車將無法滿足歐盟等油耗標準,此將會讓中國大陸汽車出口再次受創。
據陳士華介紹,目前伊拉克南北兩區正在實行新的環保政策,中國大陸的汽車如果不符合當地標準,產品根本進不去。伊朗因為國際制裁,沒有推行新的環保政策,但中國大陸的汽車出口至該國以後,資金回籠很困難。四面八方的阻力,讓中國大陸的汽車出口形勢十分嚴峻。
隨著中國大陸汽車在世界地位的鞏固,中國大陸的出口目的國會越來越多,出口量更是越來越大。面對海外市場的重重阻礙,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王德龍在8月2日舉辦的中國大陸自主汽車發展論壇上呼籲,從國家層面確立自主品牌汽車品質發展策略。王德龍表示,把品質放在國家和經濟發展的策略位置全面推動是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做法。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強勢自主品牌的重要發展途徑在於確立中國大陸汽車產業的品質強國策略,只有透過持續的品質建設,提升自主品牌的整體品質水準,徹底改變自主品牌的低質低價形象,才能建立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大陸品牌。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和出口主要國家和地區建立產品認證的通用機制,政府可以出資成立相關機構,加強對汽車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政策法規、人口環境等市場訊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搭建平臺供大陸企業共用。同時,亦要建立中國大陸企業海外投資的安全保障機制,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以及海外投資保護制度等。
專家建議,汽車生產出口企業要建立健全管理體系,強化自身管理,精微控制、精細管理,確保產品品質。行業協會、商務部要對進口中國大陸汽車比較頻繁的地區和國家先建立資料庫,及時瞭解使用地的條件,從而指導企業有針對性地改進車輛設計和製造。在國外各種技術性貿易措施中,除歐盟、海灣國家的認證體系較穩定外,其餘地區市場的認證要求不斷變化,且各國、區域間的認證體系互認程度較低,因此要及時完善產品認證體系,政府部門也應搭建類似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大資訊服務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