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及時間:香港商報2011年4月7日
經過數月的進一步調研和論證,由中國大陸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參與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最終改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下稱《規劃》),並已上報國務院。根據《規劃》,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發展將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兩輪驅動,未來十年產業核心技術投資將達千億元(人民幣,下同)。
“汽車行業的預期是,中國大陸汽車保有量將從2009年的6,280多萬輛躍升到2020年的2億輛,未來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交通壓力等問題將進一步凸顯,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助於解決矛盾。”中國大陸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表示。
據透露《規劃》的目標包括兩大塊,一是2015年前,將大力扶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的發展。在電機、電池等核心零部件領域,力爭形成3至5家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骨幹企業,產業集中度超過60%。到2015年(《規劃》中的中期目標),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2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2元/瓦時;到2020年,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20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1.5元/瓦時。二是實現普通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力爭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以上。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範圍是,傳統燃料的節能環保型汽車、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及混合燃料、氫燃料等汽車。到2020年,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要達到500萬輛,其中,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
據瞭解,2010年8月,《規劃》起草工作便完成了徵求意見。按照計劃,在對《規劃》做進一步完善後,本應在2010年年底前正式推出,但目前《規劃》仍然在國務院的審批之中。
據有關人士透露,《規劃》推遲推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前一階段各方面對新能源的準確路線以及相關標準和措施無法看清和統一意見。目前已上報的《規劃》稿對行業內的主要爭議進行梳理,並包容、統一了有關方面的合理意見。
“新能源的發展規劃是一個動態的方案,是隨著中國大陸境內新能源本身的技術進展以及市場動態不斷調整的一個政策。目前已得到《規劃》協調和包容的爭議主要有三方面。”中國大陸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一位專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