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好,汽機車消費長紅,經濟部公布3月零售業營業額達達新台幣2966億元,年增率為8.87%,其中汽機車及其零組件用品零售增幅驚人,高達40.77%。
上海將建立中國大陸首個電動汽車國際示範城市,選定嘉定區做為示範區,預計明年將推廣示範區應用電動汽車數量超過1萬輛,包括混合電動車及燃料電池汽車。
產經新聞4月19日報導,豐田汽車與日產汽車集團下之所有工廠於4 月18日恢復生產。日本國內八大主力汽車之所有轎車廠,終於從東日本大震災後的緊急狀態下脫離。
電動車產業未來的發展將會帶動全球汽車產業生態的變化,未來電動車零組件的發展可能會出現類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趨勢,在此趨勢下將會為台灣業者帶來發展的新契機,供應全球市場所需。因此台灣電動車產業應掌握此機會,雖然汽車工業和電腦工業不同,但早期電腦產業的發展也和汽車一樣係以垂直整合的生態在運作,後來個人電腦基於競爭力考量才走向垂直分工。
國內車市買氣持續暢旺,讓台灣的德系與日系品牌車都缺車。現在下訂雙B豪華車,幾乎無法在奢侈稅實施前領牌;日本進口的凌志油電混合動力車CT200h,等候交車的訂單已排到10月以後,豐田國產車店頭展示車幾乎出清,暢銷車款交車期已拉長至2個月。
指導指出,福特首季營運奏捷,可以歸因於美國經濟穩定復甦,帶動消費者回籠,該公司並加強開發高燃油效益產品,剛好滿足高油價時代的顧客需求,加上購車者添購新科技配備以及功能,均有助推高售價。
日本311強震後,汽車大廠豐田飽受零件供應中斷之苦而削減產量來因應,但公司預期最慢在今年12月前就能讓全球產能回復正常。 汽車顧問公司Carnorama分析師宮尾認為豐田有能力在今年底前讓生產正常化,日產、本田和其他日系車廠到時候也應該能完全恢復生產。由於市場認為車商在今年底前可陸續讓產能復元,因此預期第3季開始回復獲利 汽車顧問公司Carnorama分析師宮尾認為豐田有能力在今年底前讓生產正常化,日產、本田和其他日系車廠到時候也應該能完全恢復生產。由於市場認為車商在今年底前可陸續讓產能復元,因此預期第3季開始回復獲利
根據雙方協議,即日起至2013年4月,江淮汽車與富士康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在電池技術方面)建立戰略合作,同時在傳統汽車方面推展電氣系統、鎂鋁合金輕量化、車用顯示螢幕、LED等系統、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雙方在汽車電子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目標是建立系列化、模塊化、通用化、標準化的零部件批量生產能力。此外,雙方或合資建立新公司開展產品開發、製造、銷售。
勝榮汽車繼與大陸奇瑞汽車合作生產轎車後,又與江淮汽車合作開發商務車,選擇引進大陸自主品牌優勢產品的雙品牌策略,將使台灣商務車市場進入競爭時代。 車廠指出,勝榮汽車今年除延續與奇瑞汽車的合作,後續將引進休旅車款進入台灣市場,並與大陸江淮汽車合作引進商務車款,使勝榮汽車在台灣的產品線更趨完整。
車廠指出,勝榮汽車今年除延續與奇瑞汽車的合作,後續將引進休旅車款進入台灣市場,並與大陸江淮汽車合作引進商務車款,使勝榮汽車在台灣的產品線更趨完整。
和泰汽車集團將攜手大陸廣汽集團,進軍大陸汽車配件用品市場。和泰集團所屬汽車用品公司車美仕,今將成立凱美士科技(上海)公司,與廣汽集團商貿公司合作,鎖定廣汽集團每年上百萬輛新車配件用品市場的龐大商機。和泰車也訂出,要在2年內稱霸亞太地區汽車配件市場的戰略目標,率領台灣近百家汽車配件精品供應商,敲開比台灣足足大50倍的中國大陸新車配件市場。
國內首屆「台灣國際電動車展」已於昨(17)日在世貿展覽館圓滿落幕;此次由經濟部技術處指導的台灣車輛研發聯盟(Taiwan Automotive Research Consortium,簡稱TARC),繼去(2010)年在中國深圳第25屆電動車年會(EVS25)成功展出後,今年再以「電動節能,智慧駕馭」為主題,在「台灣國際電動車展」設置TARC主題館,成功整合與展出國內研發機構多項電動車重要指標研發成果,協助國內電動車產業推向國際舞台,並吸引國際人士來台與關注,讓台灣電動車產業提高國際能見度,邁向國際市場一大步。
受強震衝擊,日本豐田汽車大幅消減中國產能。昨(20)日,豐田汽車在中國子公司官網發佈公告指出,日本強震導致零件供應受到影響,因此豐田將削減旗下中國工廠的汽車產量50%到70%,減產將持續至6月初。先前豐田已宣佈日本境內、美國、歐盟等生產線受零部件短缺影響,現在更波及到中國生產線,預計因此減產的汽車數量將達54萬輛。日本豐田發言人指出,至6月3日這段期間,豐田中國廠將減產約8萬輛汽車。
中華汽車轉投資大陸東南(福建)汽車總經理左自生昨(20)日表示,東南車今年將挑戰新車產銷15萬輛的新高紀錄,明年更將發表第2款自主品牌轎車V5。因應新產品導入與銷量擴大需求,左自生也在上海車展會場上宣布,東南車啟動第3期擴廠計畫,預計明年底前,新車年產能可達40萬輛的規模。推估該擴建案投資金額將逾20億人民幣。
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是否將在今年開始轉折,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又會迎來哪些變化?在昨日舉行的“2011年第三屆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高峰論壇”上,業內專家們認為,今年汽車行業增速下滑是必然趨勢,但長期來看,未來十年國內市場仍將處於快速發展區間,這給汽車零部件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挑戰,下一步,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兼并重組將加速。
在品牌危機、銷量下滑、工廠減產的惡性循環因素制約下,日系車的部分品牌出現下行趨勢。與此同時,通用、大眾在國內市場為供不應求的訂單熱火朝天地加班趕工,向豐田世界第一的寶座發起了挑戰。據北京商報4月22日報導,剛剛從去年召回事件中恢復元氣的日系車企,再次因日本關東大地震陷入困境。日前,日本三大汽車企業最新發布的信息顯示,豐田汽車自昨日起到6月3日,在中國的合資工廠都將減產,最高可能僅達到正常30%的產能;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也調整了海外生產計劃,從4月中旬起,在中國的部分工廠減產。
科技部已研究制定電動汽車“十二五”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將重點開展七個方面工作來支撐行業科技發展需要。據證券時報4月21日報導,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司副司長張志宏昨日表示,未來五年是電動汽車從研發向產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科技部已研究制定了電動汽車“十二五”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將重點開展七個方面工作來支撐行業科技發展的需要。
裕隆旗下自產品牌納智捷下半年即將在中國大陸上路,初期目標每月掛牌 5000 輛,長期則目標 4 年營業額要達到 250 億元人民幣,有望為裕隆集團挹注數十億元利潤。
2011上海國際車展即日起至本月28日止,在上海新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由於鄰近日本東京車展氣勢的弱化,加上中國大陸年銷2千萬台巨量溫床的強力支撐,使得上海車展愈益國際化,如今已是亞洲如假包換的最大車展,無論參展廠牌之多、有份量和整體規模,都已足可和目前堪稱世界最大的德國法蘭克福車展分庭抗禮。這次車展一如近年車展,除了各大廠牌都設法秀出首發新車,當然還是不忘強推具極高環保意義的最新油電複合車或電動車,而且也都強調能夠透過家用插座充電,由此來看,所謂hybrid之油電車固然還將持續紅火,而原本被認為普及性尚待考驗的電動車現在卻是又向主流市場跨近了一大步!
受到多家車廠「放春假」及日系品牌受到日震零件供應吃緊衝擊,4月國內車市大洗牌,韓系與德系品牌趁勢崛起。三陽工業在韓國現代汽車增加供料及生產線加班趕工雙重加持下,一舉躋身市場前5大;寶馬(BMW)更在閃避奢侈稅買氣提前爆發加持下,竄至市場前3強。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4月前20天新車領牌總數為1.16萬輛,年增率1.4%。業者分析,去年4月國內車廠生產線並無安排春假,但今年各車廠多安排4至9天不等的假期,但4月前20天新車銷量仍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顯示國內車市買氣持續暢旺。
據華爾街日報周一報導,長年稱霸美國豪華車市場的豐田汽車Lexus品牌,恐在今年終結領導優勢,主要因為系列車款老化,以及日本311強震造成生產中斷拖累。Lexus除了RX-350休旅車外皆在日本生產,然豐田因地震暫時關閉的汽車廠造成Lexus生產中斷,豐田北美市場總經理坦普林(Mark Templin)承認,此舉讓豐田維持龍頭寶座的希望更加渺茫。
金融時報報導,全球的超級豪華汽車製造商湧入印度,放眼印度的超富階層,特別是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億萬美元富豪大軍。報導指出,印度已成為價值百萬美元以上跑車的下個關建市場。印度高階汽車市場已是兵家必爭之地,凸顯出印度的超富人口已經多到不容忽視,而最新宣布加入戰局的,則是純種英國豪華車製造商Aston Martin。Aston Martin的汽車曾出現在007系列電影中。aston Martin的全球總監唐納利(Bill Donnelly)說:「我們認為這個市場現在已經達到所需的規模,讓2個當地經銷商在財務上可獨立生存。」
汽車工業的中國時代來臨,繼去年大陸汽車銷售量躍居全球首位後,昨(19)日開展的上海國際車展,也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吸引包括台灣自創品牌納智捷汽車在內的全球車廠齊聚,全球最新的奢華車、超級跑車一次到位,全看中仍持續大幅成長的大陸與亞太汽車市場的龐大商機。隔年輪流舉辦的上海/北京國際車展,去年已超越東京車展,躍居全球前3大、亞洲最大車展;今年規模更勝以往,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車展。
格上租車(酷比)規劃投入2.7億元,將提供100輛智慧電動車並向工業局申請智慧電動車方案,工業局表示,最快將在5月審查通過,今年可望在台北市區看到酷比電動車。截至目前為止,工業局總計收到2件申請案,其中最備受注目的案子,格上租車規劃透過租賃模式,在大台北都會區經營,80輛酷比加上20輛納智捷,總計100輛,投資金額2.7億元,期望政府可以補助1億元。
日本車企尚未完全復產,受此影響,大陸一汽豐田、東風日產、廣汽本田等日系合資車企,將從本(4)月起開始減產,幅度在40~60%左右。而集體減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日系合資車款價格全面上揚。汽車是日資在中國最重要的投資領域之一,此次受災的日本東北地區,正是汽車、電子零部件等生產地,因此,進口上述產品的企業恐受嚴重衝擊。據法制晚報報導,一汽豐田、東風日產、廣汽本田等日系合資車企均已坦承,產能受到日本汽車業減產「牽連」。
裕隆集團旗下納智捷將在上海車展發表新車,成為首度在大型國際級車展亮相的台灣汽車自主品牌;而隨著東風裕隆6月起在大陸全面推出納智捷,帶動該款品牌在今年銷量順利達到1.5萬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