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疫情衝擊、海運塞港導致台灣各車廠交車量大減,包括和泰、裕日、中華、福特等均不樂觀本季車市。
日本幾家車廠延長今年黃金周連假停工期,以因應全球晶片缺貨和供應鏈問題。
中國大陸汽車產業經歷多地封控帶來的供應鏈考驗後,上下游都在慢慢恢復。長三角的汽車廠商率先復工復產,而停工將近兩個月的吉林省汽車業近日也終於跟上復工腳步。
受到本土疫情影響,4月大陸小鵬、哪吒、蔚來、理想、零跑、極氪等「造車新勢力」銷售表現出現大洗牌,其中,因長三角疫情受創最深的理想汽車,4月銷售量較上月大減超過六成,蔚來也近乎腰斬,使得僅月減9%,年增228%的零跑首次登頂。
進口車缺車狀況未見緩解,國產車也因上海封控零件斷鏈加入減產行列,加上本土疫情升溫影響買氣,4月台灣新車銷量僅3.52萬輛、年減7%,不如預期。
三陽車近年來在汽車及機車的銷售左右開弓。4月車市銷售再度開出紅盤
儘管上海疫情引起的停工,對企業衝擊甚大,但美國明星電動車廠特斯拉傳出要繼續押寶上海,規劃在當地建設新工廠將產能提高100%,挑戰百萬輛汽車年產能,要將上海打造成公司全球最大汽車出口中心。
在整個行業飽受供應鏈之困時,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卻實現逆勢大漲,比亞迪披露的公告顯示,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0.6萬輛,年增313.22%。
鴻海衝刺電動車布局,9日公告透過子公司再次投資3,750萬美元(約新台幣11.15億元),參與海外重要電動車子公司Foxconn EV Technology Inc.增資,藉此擴大美國電動車製造能量。
缺車潮衝擊上市車商業績表現,加上去年基期偏高,裕隆三寶、和泰車4月營收難逃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