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車銷售恢復成長 (經濟日報)
 

歐洲車市在8月恢復成長,新車銷售為13個月來首見增加,但這個復甦趨勢可能維持不久,因創紀錄的通膨和空前的能源危機,可能使買家卻步。

拉高底薪求才 汽車業今年二度調薪 (工商時報)
 

物價飆通膨警鐘大響,兩大汽車領導企業和泰、裕隆集團,民俗月後紛紛啟動「物價調薪」3%~7%,調幅創近年新高,也是今年度兩大集團的第二度調薪行動,展現對外徵才、對內留才的競爭力,以加快對應數位轉型、疫情下產業型態轉變的人才需求。

繼承中古車舊換新退稅 放寬 (經濟日報)
 

中古汽車必須登記在同一車主名下滿一年,才符合汰舊換新減徵退還貨物稅資格,不過若是因繼承取得中古汽車,登記期間可與被繼承人名下期間合併計算。

運具零碳斥資838億 公務車全面電動化 (工商時報)
 

為達2050淨零碳排目標,行政院擬定提高電動運具數量、完善使用環境配套和產業技術升級轉型等三大策略,總投入經費逾838億元,並以2030年公務車全面電動化為關鍵績效指標,預計有逾萬輛規模公務車汰換計畫,主計總處也將鬆綁公務車購置規範,允許採購更高單價電動車,而中華郵政則率先示範,今年底至明年初購置電動機車達上千輛。

北市電動公車336輛上路服務 目標2030年全換 (中央社)
 

北市交通局今天表示,目前上路服務的電動公車有336輛,年底以400輛為目標,朝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邁進。

中國大陸攜手東協 深化新能源車合作 (聯合報)
 

第19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於16日至19日在廣西南寧舉行,多家中國車企的新能源車亮相,吸引眾多觀眾的關注。

華德動能 奪5.5億元大單 (經濟日報)
 

電動巴士廠華德動能宣布,大南汽車將向該公司採購48輛示範型電動低地板大巴(含充電場站建置),合約總金額約5.5億元,預計在明年度分批交車。

車市熱轉 國產新款買氣旺 (聯合報)
 

國內三大車廠近期陸續發表新車,包括中華車旗下MG、裕日車KICKS、三陽現代國產七人座休旅車Custin,均傳出搶購情況,有望帶動第4季車市熱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