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產在台銷售是否整併 牽動業界神經(工商時報)
  日產(NISSAN Motor)及本田(HONDA Motor)為合併簽署MOU正式官宣,各界關注後續在各國代理版圖變化,其中日產持股4成的裕隆日產汽車動向,更是國內車業關注焦點。裕日車23日表示,目前裕日車與日產相關業務一切正常、不受影響,未來若有任何更新,會隨時向大眾說明報告。
研調:陸明年新能源車市場規模估接近1400萬輛(MoneyDJ新聞)
  據IDC今(20)日發布明(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十大洞察報告,預計明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規模將接近1,400萬輛。該報告的十大洞察分別為,一出行服務屬性凸顯,智駕帶動汽車市場商業模式創新;二高級別駕駛輔助功能場景覆蓋率擴大,智駕功能展現高用戶粘性;三新能源車占比續升,電池技術應用日益靈活化、多元化;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新能源車中的占比將續升;五增程式電動車將開拓更加豐富的細分市場。
陸車市 價格戰再起 比亞迪槓特斯拉(工商時報)
 

在業內兩大巨頭比亞迪、特斯拉發動下,2024年大陸汽車業的價格戰從年頭打到年尾。比亞迪日前推出年終促銷後,特斯拉隨即將Model Y降價至人民幣(下同)23.99萬元起,比亞迪27日再加碼推出更多車款優惠,旗下第二代宋Pro DM-i和秦Plus EV榮耀版推出限時折扣,價格降至9.98萬元。

車市逆風未止 福斯與工會達成協議、裁員3.5萬人(MoneyDJ新聞)
 
德國汽車巨頭福斯(Volkswagen)與工會經歷漫長談判後達成協議,化解罷工危機,但在車市持續面臨逆風之際,仍計劃裁員3.5萬人、削減產能。
路透報導,福斯20日宣佈,經歷長達70小時的談判後,已與工會達成協議。據悉,公司將取消先前全員減薪10%的要求,且不會立即關廠、裁員,避免代價高昂的大規模罷工持續;福斯仍計劃於未來數年裁員3.5萬人並削減產能。
歐洲11月汽車銷量下滑 混合動力成長強勁(時報資訊)
 
週四公布的產業數據顯示,繼10月的微弱增長之後,歐洲新車11月銷售轉為負成長,其中法國和義大利下滑最多,德國也停滯。
歐洲汽車製造業協會(ACEA)表示,混合動力車(HEV)的銷售強勁成長,部分地抵銷了純電動車(BEV)銷量下滑的影響。目前混合動力車銷量連續第三個月超過燃油車。
歐洲3大汽車生產國施壓 盼歐盟取消車輛碳排罰款(中央社)
 
德國、義大利和捷克等汽車生產國的領袖近期向歐洲聯盟(EU)施壓,要求歐盟免除明年起針對未符合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汽車製造商罰款措施。
根據歐盟的2025年目標,汽車製造商全年銷售車輛的平均碳排量必須符合標準,若電動車銷量下滑,可能會提高汽車製造商所售車輛的平均碳排量,使車商無法達標。
2025陸國內電動車銷量占比將過半 英媒:提早10年達到歷史性拐點( 中時即時)
 

英國《金融時報》當地時間26日援引多家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預測稱,預計明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將首次超過內燃機汽車。分析人士指,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比預期提前足足10年達成這一歷史性拐點,在汽車電動化進程方面「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中國相比」。

川普關稅政策 平價車首當其衝(工商時報)
 

在美國尋找一輛負擔得起的汽車,對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已是一大挑戰,美國下任總統川普威脅對墨西哥製造的汽車加徵關稅,可能會使問題惡化,平價車款和休旅車將首當其衝。

中國電動汽車歐盟註冊量降至八個月最低水平(工商時報)
 

隨著歐盟對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高達35%的關稅,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洲電動車市場的份額下降至八個月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