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賓士汽車執行長康林松(Ola Källenius)日前接受德媒採訪時直言,大陸車市有著「達爾文式」(適者生存)的內捲(內耗)競爭,參與的車企多達100多家,這種降價促銷風氣正在危害所有車企。
據路透報導,日本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將於今天(5日)啟程前往華盛頓,敦促美國總統川普儘速簽署行政命令,落實雙方日前已達成的汽車關稅調降協議。
日前舉辦的2025貝殼財經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表示,中國汽車製造按理說是製造業中效益相對較高的,今年截至6月產值利潤率僅5%,3,000萬輛汽車賣出的利潤不如日本豐田汽車一家,「六七百萬輛汽車比我們3,000萬輛效益還高」
中國汽車2025年上半年出口排名出爐,墨西哥、阿聯、俄羅斯穩居前三大目的地,當中又以俄羅斯市場最受注目,因俄羅斯出口量年減幅最大,近60%。
曾在中國汽車市場叱吒風雲的德國三大豪華汽車品牌:賓士(Benz)、寶馬(BMW)、奧迪(Audi)(簡稱BBA),近日交出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它們顯然從中國市場的「神壇」地位跌落。
上市車廠最新財報顯示,在第二季關稅與貨物稅議題持續延燒下,上半年營收全面衰退,裕日車、中華車5日率先公告的半年報,獲利雙雙大幅度衰退,其中裕日車第二季虧損擴大至1.64億元,單季每股虧損0.55元,累計上半年虧損3.2億元,每股虧損1.07元。
車市7月欲振乏力,上市車廠營收多呈年月雙減低迷,僅龍頭和泰車(2207)在多個車款銷量成功增溫拉抬下,7月營收254.85億元,年減0.33%、月增32.92%,累計前七月營收1630.93億元、年減1.35%,仍創同期次高。
中國汽車製造商持續擴大市場版圖,進軍歐洲市場。據分析公司JATO Dynamics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創下5.1%的新高紀錄。而在捷克,今年上半年共售出4687輛中國製乘用車,市占率達4%。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前7月汽車銷量突破1800萬輛,成長12%。其中,國產客車7月份市占率突破7成,持續擠壓外國品牌;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前7月中國銷量不增反跌13.7%,在新能源汽車排名由第3掉到第6。
中國乘聯分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7月乘用車零售量年增6.3%、新能源車零售量年增12%,成長速度均較6月數據明顯放緩,背後原因脫離不了中國政府出手整治汽車業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