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機車產業與消費者,政府應該有更友善合理的對待。民眾購買機車時要繳百分之十七的貨物稅,平均每台約一點一萬元。一般庶民大量仰賴的機車卻被課徵具有奢侈稅意涵的貨物稅,這是不合理的作法。
機車市場今年風起雲湧,除了是貨物稅補助汰舊換新的最後一年,電動機車與七期環保燃油機車的補助也各擅勝場,再加上新冠病毒疫情延燒,消費者避免搭乘大眾運輸系統降低風險,並帶動汽機車銷售,包括YAMAHA、SYM以及SUZUKI都在過年後強勢發表燃油機車新車款。其中SUZUKI更看好今年全品牌銷售將達到去年的三倍。
以目前台灣的燃油機車來看,多數人最常騎乘的,就是125c.c. 的速克達,省下打檔的麻煩,還有不錯的油耗表現。以目前市場來看,每公升可跑50 公里以上的125 速克達,就能稱得上是省油車。《自由時報汽車頻道》從市售車款中,找出達到此一標準的125 國產速克達車款,共有4 個品牌12 款車符合。
老舊機車所排放的廢氣,一向是都市主要空氣汙染來源之一,不僅影響空氣品質,更對健康造成危害。機車出廠滿5年,每年須定期排氣檢驗,今(2020)年台北市有54輛機車排氣定檢逾期6個月、限期改善仍未定檢,而遭到註銷牌照。同時,台北市府推動智慧交通,70輛公車安裝智慧系統,降低肇事率。
電動機車今年1月因地方政府補助還沒全面公告,影響掛牌表現,不過Gogoro強調,有許多車主先購車、等補助確認之後才領牌,現隨著各縣市政府補助陸續公告,電動機車2月份前兩周市占率也回穩,且汰舊換新補助多,Gogoro統計,今年有44%銷售都來自汰舊換新,比去年13%明顯增多。
「電動出行產業白皮書發表暨Grab合作簽約」記者會,宣布投資東南亞最大共享機車獨角獸Grab,背後注資來源還有台灣光陽等機車企業。丁學文接受專訪時說,白皮書一言蔽之,就是媒合金庫資本的中國經驗、台灣領先全球的造車技術,搶攻東南亞、大陸、印度三大市場,有望為全球電動車發展的里程碑。
WeMo、iRent及GoShare三大共享機車業者積極衝刺會員數,今年都將投入更多資源,不過若以獲利來看,三家業者都坦言,單以共享機車業務,短期內要賺錢並不容易。
車輛設計師就像科幻電影編劇一樣,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如果要比較難度的話,電影可以透過特效完成超脫現實的世界,而車輛設計師雖然一樣可以利用電腦在虛擬世界中完成想像,要真實呈現可就不容易了,但是有一位設計師不想妥協,他不只設計超現實的車輛作品,還把這些想像全部實現。
機車外觀不再「穿制服」,台鈴工業新款鈴木(Suzuki)速克達Saluto 125有請義大利名師跨刀設計,推出品牌首款歐風機車,期待在台灣一片日系風格速克達產品中收到差異化的效果。洋風和魂的Saluto 125更贏得鈴木原廠的青睞,將有機會回銷日本與賣進東南亞市場。
今年1月電動機車因為地方政府補助未到位,銷量急凍、市占跌破5%,遭燃油機車消遣「打回原形」;但隨農曆年後各縣市陸續公布補助辦法後,2月上半月電動機車銷售市占回升至11.3%,較1月大增1.66倍,電動機車業者原本緊繃的壓力瞬間洩壓。
政府今年起減少對電動機車的補助,在市場上引發一波討論。站在機車業者的角度,樂見任何有助於活絡市場的機制,油電之間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環保的問題,因為只有「油電平權」,才能讓地球永續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