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不是奢侈品 貨物稅歸零買車便宜6千到1萬(中時電子報)
 

年輕學子想買台機車代步,還得忍受不合時宜的貨物稅多久?車輛公會機車製造委員會主委柯俊斌說,貨物稅是過去的「奢侈稅」,如今誰把機車當奢侈品,17%貨物稅若能歸零,車價可因此少6000到1萬元,對年輕人與較弱勢的勞工族群,幫助很大。

專家傳真-電動機車於未來生活的影響(工商時報)
 

近年來政府不斷推動補助方案提高民眾購買電動機車的意願,2019年2月底全國電動機車登記數已達20.7萬輛,足見該車將成為生活中代步工具的主力,因此在努力永續發展的同時,安全的強化亦值得探討。

南迴改草埔森永隧道 6/30起試辦大型重機通行(中時電子報)
 

台9線南迴改與蘇花改去年底陸續通車,但長隧道未開放機車行駛,引起騎士不滿,交通部公路總局規劃今年6月30日中午12時起,於南迴改長約4.6公里的草埔森永隧道,進行為期6個月的試辦計畫,開放大型重型機車通行並檢視秩序、行為、安全及環境4項指標,做為日後是否正式開放的依據。

沒人租機車出遊 交通部減免業者5成汽燃費(中國時報)
 

受疫情影響,旅遊活動不是延期或停辦,民眾出遊意願大減,導致機車租賃業績下滑,部分業者收入甚至減少達四分之三,嚴重影響生計。交通部公路總局表示,將對從事機車租賃業者的機車,直接減免50%的汽車燃料稅,預計約有628家業者、2萬6000輛機車受惠,補貼金額約525萬元。

宣導與嚇阻 盼降低機車族肇事率(中國時報)
 

據交通部道安督導會報統計,高市去年因車禍死亡人數有200人,警分析大多數是機車的死亡車禍,光是騎士本身或是後座乘客就達141人;交大製作這宣導影片中的2起車禍畫面也都是機車,警方除了製作宣導影片,更應加緊在各路段、路口,以規勸機車族勿超車等行為達到取締的嚇阻效用。

機車汰舊換新優惠 財政部同意展延(工商時報)
 

蘇揆2019年請財政部研議機車類貨物稅降稅。財政部12日在綠委邱志偉的「機車貨物稅公聽會」指出,目前經濟部、交通部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經評估後,多半贊同展延機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4千元年限、延長時間為5年。

申請表填到手軟 一稅四補超機車(中國時報)
 

機車愈來愈貴不是新鮮事,許多人想拿政府補助減輕壓力,但複雜程度卻嘆為觀止。以目前為例,就有「一稅四補」,林林總總的申請附件將近20張,光填表格就手軟。

未來機車創意爆發(中國時報)
 

未來智慧行動生活的樣貌是如何?甫出爐的「2020 ND巨星設計獎」中,許多參賽者不約而同聚焦在身障、老齡、嬰幼等老弱婦孺做為騎乘者,或是針對山區醫療、拾荒回收、道路清掃等社會底層議題出發,更重要的是貼合AI人工智慧技術,展現更深層的關懷與善意。

電動機車補助 將逐年調降(經濟日報)
 

為環保以及鼓勵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因素,經濟部工業局推出電動機車新購或汰舊換新補助,以搭配財政部減徵機車貨物稅。工業局官員表示,該局電動機車補助額度將逐年調降,至於何時截止,就看財源石油基金何時用罄。

看好重機市場!光陽機車贈高英工商重機助學生實務操作(聯合報)
 

光陽工業公司今天贈送高英工商兩部Xciting S 400 CC重型機車,市值約50萬元,提供學校教學之用,希望提升汽車科學生的機車實務能力。

機車貨物稅減免「財長卻扯環保」?全民買車被扒2層皮(ETtoday)
 

在民眾期待、產業發聲、立委提案、甚至是行政院長蘇貞昌承諾之下,機車貨物稅減免已經勢在必行,不過日前財政部長蘇建榮接受訪問時,卻指貨物稅「涉及環保」、且是地方財源,須和能源稅開徵一同審慎評估,此話一出才讓人驚覺,原來貨物稅不只是「奢侈稅」,現在居然還是「環保稅」,根本是違背租稅正義的惡法,也難怪會成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