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達江蘇南通廠敲定4/14揭幕營運 未來仍拚外銷(鉅亨網)
  品牌自行車廠美利達(9914-TW)2013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自行車銷售達108.8萬台,並較2012年同期成長25.3%。而2014年在江蘇南通廠的加入之下,預計將有更高的成長發展空間。同時,南通廠在經過兩季的生產調校後,美利達也敲定4月14日舉行南通廠揭幕儀式。
高市自行車路網朝700公里邁進(臺灣時報)
  高雄市推動友善自行車環境,二○一○年被CNN評選為「亞洲五大自行車友善城市之一」,目前自行車道總長度已突破六百公里,達六百一十八公里,今年將朝向七百公里邁進。高雄市長陳菊表示,市府積極建構自行車友善環境,就連公共自行車租賃 站也將由現一百三十一站逐漸增至二百多站,縣市合併後,大高雄自行車道路網已完成「海港型」、「山林型」、「河湖型」、「田野型」、「都會通勤型」、「特 殊景觀型」、「運動挑戰型」以及「鄉間社區型」等八大類型之規劃,範圍涵蓋都會精華區和各重要觀光景點,讓新自行車路網內容更豐富、綿密。
兩輪革命 引爆城市新風潮(中國時報)
  公共自行車近年蔚為風潮,高雄是全台第一個推出公共自行車的城市,迄今自行車專用道逾560公里,還曾被CNN評選為亞洲五大適合乘騎都市。台北市的YouBike後來居上,站點增加之後,使用人數暴增,未來成長潛力可觀。台北是全世界第100個有公共自行車的城市。被稱為「小小黃」的YouBike是由台北市政府和巨大捷安特共同合作推出的公共自行車系 統。幾年前,瑞士伯恩市長來台時,曾感嘆台灣是世界自行車製造重鎮,但首都卻無自行車氛圍。這話激得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發願,在有生之年為城市自行車發 展做出歷史貢獻。

騎士橫衝直撞 自行車首都受不了… 哥本哈根擴大單車 市民喊卡(自由時報)
 

在全球對自行車最友善城市之一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隨著自行車數量不斷增加,有越來越多自行車騎士在人行道、禁止汽車通行的街道、甚至火車月台上橫衝直撞,讓許多被嚇到的行人大搖其頭,導致有呼聲要求政治人物對進一步擴大自行車流量的計畫踩煞車。

杭州、巴塞隆納 公共自行車模範之都(中國時報)
  全世界迄今有600個城市引進公共自行車系統。《今日美國》以城市居民人口數和公共自行車數量的人車比例計算,認為杭州是公共自行車發展最成功的城市。杭州市人口約620萬人,卻有近3000個自行車租賃站,及將近7萬輛公共自行車,是全世界公共自行車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並和地鐵、巴士等大眾轉乘系統高度結合。
借鏡荷蘭自行車文化 建構城鎮網絡(中國時報)
  對甫和彰化縣簽約建置公共腳踏車系統的巨大捷安特來說,公共自行車是將台灣打造成自行車島的「最後一塊拼圖」,即使其他各縣市的交通硬體條件對發展公共自行車不利,但在何友仁眼裡看來,是挑戰,也是機會。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將開展 Ford找DAHON合作也來軋一角(鉅亨網)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第27屆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即將於外貿協會南港展覽館於3月5日起開展至8日,同時,本次年度盛事包括美利達、巨大和愛地雅等上市、櫃整車廠均參加展出;本次展覽規模及陣容十分堅強;值得注意的是汽車廠Ford也以「Ford by DAHON」的雙掛名方式展出其合作開發的電動自行車。
環保健康省錢 義大利單車向前行 (中央社)
  自行車被視為符合環保且有益健康的代步工具,在義大利,還有不少人是為了節省支出而選擇腳踏車。根據統計,201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自行車的銷售量首次超過汽車。義大利原本就是腳踏車的重要生產國,每年春天的環義自由車大賽,也是僅次於環法大賽的體育盛會。
法人熱愛單車 城市交通工具(中央社)
  在法國熱愛自行車運動的歷史已久,目前約有2,140萬的自行車愛好者,不分性別、年齡和社會身分,騎自行車是法國人首選的運動項目,也是交通工具。法國1868年5月31日在聖克魯(Saint-Cloud)公園舉行的自行車比賽,為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車賽,1881年2月6日成立自行車聯盟。二次世界大戰後,汽車工業高速發展,自行車生產受到影響,但70年代能源危機,再次出現自行車熱。
發展有潛力 用YouBike通勤 雙北5成居民願意(中國時報)
  公共自行車越來越普及,根據本報最新民調結果,近五成大台北地區居民,表示願意使用YouBike通勤,其中,台北市受訪者更高達五成四願意使用;而大台北開(騎)車族,也有四成六會考慮使用,顯示公共自行車未來發展潛力極大。YouBike在台北市正式營運後即將邁入第二年,新北市今年剛引進YouBike系統,主要做為大眾運輸最後一哩接駁工具。本報民調中,有二成五受訪者使用過YouBike,主要目的是健身(36.6%),做為通勤工具比例僅13.6%。
歐洲在台旅遊 騎自行車正流行(聯合報)
  歐洲人到台灣旅遊數量逐年增加,除了美食、天然景色吸引人外,到台灣騎自行車已成為新流行,法國銷售量最大的自行車雜誌Le Cycle更將台灣的高山自行車挑戰賽列為與歐洲阿爾卑斯山同等級的經典,成為我國向歐洲人行銷台灣觀光的新亮點。
單車通勤達人:馬路共享 毋須切割劃分(中國時報)
 

每天騎10公里單車通勤的周盟桂認為,高雄這個城市馬路寬敞,最適合單車通勤,可惜的是,政府將單車專用道作為方便單車族的最重要、能見度最高的建設,卻未思及通勤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