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資料顯示,近三年騎乘電動自行車發生事故而死亡的人數共十餘人,近三年受傷人數都超過千人,去年更超過兩千人,但仍未納管,如同交通安全死角。針對電動自行車納管,目前各界有共識,交通部預計年底就會進行草案預告,未來電動自行車上路之前,必須領牌,違規時能「以車追人」開罰。
自行車類股8月營收10日全部出爐,自行車「百元俱樂部」三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營收卻呈現兩樣情。其中,成車廠-巨大與美利達,受惠於歐美電動車市場持續熱銷,帶動8月合併營收分別年增逾5%至7%;而零組件廠-桂盟,在營收基期攀高下,8月合併營收則年減近10%。
新北法制局消保官室針對市售兒童自行車進行抽檢,6輛有5輛不符合國家標準,不合格率高達83.3%,消保官今指出,也將檢驗結果移請標檢局。標檢局科長楊禮源指出,將根據商品違規態樣,依商品檢驗法處罰。
台中市政府為鼓勵以自行車作為「第一、最後一哩路」交通工具,發揮節能減碳功能,在「自行車369」計畫達標後,推動「iBike 600」計畫,租賃站將在2022年前倍增至600站,讓iBike租借更便利,也讓台中更落實低碳城市精神。
曾經被資本瘋狂追逐的風口──共享單車,如今成為「過剩單車」,風停的日子可不好過,然而更不好過的還有自行車生產企業。一年之前,天津市王慶坨鎮,還一度被稱為「中國共用單車生產的第一鎮」。在熱潮過後,曾經紅火的自行車生產企業陷入了倒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