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領軍 自行車類股紅通通(工商時報)
 

自行車族群營運逐漸走出谷底陰霾後,近期股價開始展開絕地大反攻!尤其是巨大(9921)、日馳(1526)、愛地雅(8933),昨日無異是盤中三大飆股,日馳與愛地雅分別以漲停板作收;巨大也在三大法人同步買超逾千張下,帶動股價創下本波段高點!

歐盟執委會提議對中國電動自行車徵收進口關稅 巨大將被徵收24.8%的關稅(工商)
 

路透17日報導,歐盟執委會擬提議對中國產電動自行車徵收最終關稅,限制中國的低價產品進口,歐洲生產商稱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受益於不公平補貼,正湧入歐盟市場。

撐不住了? 中國ofo執行長發內部信 「跪着也要活下去」(自由時報)
 
中國共享單車ofo近來屢傳經營問題,創辦人兼執行長戴威28日發布內部信,宣布將進行多部門合併,強調危險與機遇並存,「哪怕是跪著也要活下去,只要活著,我們就有希望!」
 
綜合外媒報導,戴威在ofo公司內部信指出,為了更好的聚焦目標、協同作戰,應對更加複雜和困難的生存環境,經過慎重討論,決定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和升級,包括首設首席人才官(CPO),整併多個部門,新設「戰略財務與法務中心」、「研發與大數據中心」和「產品與增長中心」。
貿協前進歐洲 大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工商 )
 

外貿協會為推廣「2019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在德國與義大利各舉辦一場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現況研討會,向當地廠商介紹台灣自行車產業趨勢。多家台灣與會業者認為,目前歐盟對中國大陸電動自行車課徵反傾銷稅,有興趣轉往台灣尋找新的電動車供應商,成為台灣業者的新契機。

電動自行車火紅美利達業績看增(經濟日報)
 

自行車產業受惠於歐洲電動自行車需求快速成長,帶動台灣供應鏈營收成長,自行車大廠美利達(9914)電動自行車占整體營收比率可望從去年的二成增至三成,帶動營收獲利成長,美利達並看好未來電動自行車將展開為期十年的新藍海。

美利達明年電動自行車營收占比上看三成,中國業績有望回溫兩成(財訊快報)
 

隨電動自行車出貨暢旺,美利達(9914)第四季營運持續添柴,本業獲利有望維持高檔表現,法人指出,雖10月受到電池模組缺貨影響,但目前電動自行車的訂單達成率仍達90-95%,全年出貨上看15萬台,而明年以達成率90-95%預估,全年訂單上看19萬台,營收占比有望達三成。

貿易戰攤牌倒數 產業突圍 自行車龍頭回流 閃避貿易戰(自由時報)
 

美中貿易戰持續,美國宣布對中國製自行車加徵十%、電動自行車加徵二十五%關稅;自行車大廠巨大董事長杜綉珍表示,十一月起已將中國部分產能拉回台灣,估計拉回的產能一年規模達三十億元。

1年生產電動自行車鏈條100萬條 桂盟Q4展望樂觀大於審慎(ETtoday新聞雲)
 
全球最大的自行車鏈條大廠桂盟今(14)日表示,電動自行車成長動能佳,目前年產能達100萬條,市占率高達60%至70%,可望挹注集團營運成長動能,在訂單滿手、產能吃緊下,看好第四季營運樂觀大於審慎。桂盟為生產自行車鍊條、機車鍊條、鍊輪的全球龍頭大廠,生產據點除了台灣之外,遍及大陸深圳、蘇州、天津等,以及東南亞的印尼及越南,全球市場銷售佈局遍及歐洲、大陸、北美及東南亞新興市場。
共享單車衝擊大 巨大對岸銷售額蒸發65%(經濟日報)
 
大陸共享單車近幾年快速發展,台灣自行車大廠、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表示,「共享單車對我們的衝擊很大,我們(中國大陸)65%的銷售額都不見了。」
巨大集團在大陸有六座工廠,分布在昆山、天津與成都。過去捷安特在大陸一年銷量可達300萬輛,但去年受共享單車等因素衝擊,全年銷量還不足百萬輛。
 
杜綉珍在接受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指出,過去是中國大陸撐起整個世界的生產,這些工廠製造、供應著全球大多數捷安特產品。但她認為,以後這種模式要發生變化了,要更多地轉向短鏈供應,快速回應市場。
荷蘭是單車大國,為何大家騎車都不戴安全帽?「背後原因」超先進、看了實在羨慕!(風傳媒)
 

單車前戴頭盔,是很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吧?但荷蘭貴為單車大國,國民日常多以單車代步,竟只有不足 0.5% 的人配戴頭盔,但這絕非缺乏教育所致。不用戴頭盔的秘密,在於荷蘭的單車友善文化,由貫通全國的單車走廊配套、到約定俗成的駕駛習慣,同樣使單車成為安全的代步工具,市民不用獨力承擔安全責任。

攜手摩拜,Panasonic明年推出電動單車共享服務(時報資訊)
 
Panasonic周三宣布將與中國摩拜單車(Mobike)合作,藉由該公司在這方面的專才,準備明年在日本推出電動單車共享服務。
 
Panasonic計畫建立一套基於摩拜單車專業技術的系統,用電子方式鎖住和解鎖單車,並透過行動app收取費用,最初將獨立經營這項服務。Panasonic今年夏天已在山梨縣的星野度假村進行測試。
泡沫破滅!陸共享單車龍頭大崩壞 爆多家供應商早停產(中時電子報)
 

大陸興起共享經濟熱潮,但作為其中一個主打焦點的共享單車卻頻頻觸礁,龍頭公司ofo倒閉傳聞四起,更有陸媒踢爆,不少跟ofo合作的廠商早已經停止生產ofo的「小黃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