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供應鏈 要漲價了(經濟日報)
 
鋼價上揚,自行車供應鏈也喊漲。在原材料與匯率因素影響下,自行車成本拉高,同時嚴重供不應求下,明年新年度車款推出時,自行車報價可望反映成本、調高售價。
 
據了解,鏈條大廠桂盟已經在法說會時宣示明年將調漲售價3%;另外,美利達也表示,在新年度與合作夥伴議價時,將會適時反映成本,對於漲價抱持正向肯定態度。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公所、業者雙贏(聯合報)
 

台東縣關山環鎮自行車道帶動小鎮觀光風潮,公所讓利給地方業者設置租車站,帶進可觀的經濟效益,創造雙贏局面。高雄美濃曾獲選「全台十大觀光小城」,依據古蹟、宗教、水圳等主題規畫單車路線,適合小旅行。

公共自行車進駐旗美 租車店恐歇業(聯合報)
 

公共自行車進駐高雄旗山、美濃約半個月,美濃在地單車租賃店生意掉3、4成,業者受不了虧損,準備結束營業,感嘆立足點不公平,提供全面性服務的業者反遭淘汰,「實在沒道理」。高雄市交通局表示,地方單車租賃店車種多,屬遊憩性質,會和店家再溝通,功能、角色盡量互補,創造多贏。

防疫工具角色 自行車炒熱買氣(經濟日報)
 
台幣強升嚴重衝擊外銷產業,但自行車是少數不僅維持獲利,甚至創下獲利新高的產業。關鍵在於,自行車恰當扮演「防疫工具」角色,且至今需求不墜。法人認為,自行車雙雄明年獲利持續看好。
 
由於疫情影響,自行車成了防疫重要工具,不只是一般通勤用的自行車,甚至高階的電動自行車在歐美甚至都賣到無車可賣,通路端的獲利超出以往,通路的獲利挹注自行車雙雄更可觀。
疫情帶動需求 自行車雙雄11月營收年增12%(中央社)
 
疫情帶動全球自行車需求強勁,自行車雙雄之一的巨大今天公布11月營收新台幣60.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01%,另美利達公布11月合併營收22.83億元,年增12.85%。
 
巨大統計,1至11月累計合併營收642.5億元,年增9.65%,也已超越去年全年營收。
竹市府打造跨縣市自行車道 預計110年9月完工(中央社)
 
新竹市長林智堅今天宣布,將投入經費興建1.2公里自行車道,串連新竹市17公里海岸線與苗栗縣綠光海風自行車道,最快明年9月完工,讓騎士欣賞竹苗海岸景觀。
 
新竹市政府發新聞稿表示,竹市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目前已連結竹縣頭前溪南岸自行車道,通往苗栗縣的自行車道興建後,騎士可透過自行車道漫遊竹縣、竹市與苗栗3個縣市,總計68.5公里長,沿途不僅有海岸景觀,還有被林蔭包圍的綠色隧道。
雲嘉南業者串聯 推自行車旅遊(中時)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動「雲嘉南濱海觀光圈」,輔導業者成立濱海產業文化觀光協會,目前有70家業者加入會員,協會也預計橫縱大串聯,推出深度旅遊路線,理事長蔡茂昌則表示,正在規畫橫跨雲嘉南長約80公里的自行車路線,明年將舉辦全國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