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族群 滿手訂單藏隱憂(工商時報 )
  台灣自行車產業此時正面臨一好球、三壞球的挑戰!好球是,疫後迎來史上最大的訂單潮,整車廠與零件廠訂單爆滿,今年營收與獲利續創新高可期;惟訂單滿手的背後,卻得面對三壞球,包括原物料價格飆漲、供應鏈海外廠生產不順,缺料問題惡化,以及船運不順、缺櫃造成的出貨遞延潮,導致自行車成品、半成品、原物料塞滿倉庫,庫存飆新高。
日本自行車連連漲價(日經中文網)
 

 在日本,自行車正在漲價。由於資源價格走高帶來的製造成本上升和供求緊張,自行車廠商提高了銷售價格。整個行業的調價熱潮明顯受到以新冠疫情為契機而産生的「工作」與「餐飲」的新常態影響。自行車市場借助新需求,開始跨越嚴峻的成本環境。

電動自行車 須保強制險(聯合報)
 

全台目前約有超過五十萬輛電動自行車,立法院除已初審通過電動自行車未來要掛牌,財政委員會昨也初審通過「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規定電動自行車未來須投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車主若未投保可處七五○元以上、一五○○元以下罰鍰,施行日期則由行政院訂之。

產能全開 自行車零件廠Shimano升財測、獲利破表(MoneyDJ新聞)
 
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掀起騎單車浪潮、帶動自行車零組件需求旺,日本自行車零組件大廠Shimano產能全開、調升財測,獲利將破紀錄,激勵今日股價狂飆。
根據Yahoo Finance的報價顯示,截至台北時間27日上午11點30分為止,Shimano狂飆8.56%至32,720日圓,今年迄今股價累計大漲約36%。Shimano 9月17日收盤價35,470日圓、創掛牌上市來歷史收盤新高紀錄。
利奇轉單挹注 訂單看到2023年(工商時報)
 

歐、美自行車市場需求依舊暢旺,自行車整車廠訂單滿手、卻面臨供應鏈生產不順的窘境,許多整車廠紛紛另尋第二條供應鏈,零組件廠利奇(1517)受惠轉單挹注,帶動油壓碟煞、座立管等產品訂單爆量,目前在手訂單已看到2023年第一季,利奇將持續擴增產能滿足市場需求。

台灣電動智能自行車協會成立 陳立白任首屆理事長(時報資訊)
 

為了提升台灣電動自行車產業地位,有效擴大自身優勢,「台灣電動智能自行車協會」(TSEBA)今(28日)舉行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會中並推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擔任第一屆理事長。

巨大越南設廠 雙軌並進(工商時報)
 

面對歐、美經銷商庫存水位創史上新低,加上訂單爆滿,巨大集團預計砸下4,800萬美元、在越南平陽省投資設廠。為加速供應美國市場缺口,抱著「能做多少是多少」的規劃,巨大集團將採雙軌並進策略,在籌備越南新廠的同時,準備在越南租廠房與設備,2022上半年搶先投產輸美;至於越南新廠,預計2023下半年投產,長期總產能上看百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