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巨獸釀自行車產業庫存爆倉? 越南、柬埔寨台廠受害最深(TVBS新聞)
 

疫情下自行車產業堪稱是最大受益者,但今年六月過後通膨導致消費力衰退,加上俄烏戰爭等衝擊外,國際車廠庫存爆倉,入門款的自行車市場受害最深,中低階車種出現砍單現象,又以越南、柬埔寨台廠最為嚴重。

自行車三雄Q3本業獲利不俗,惟業外差異,前三季每股獲利有別(財訊快報)
 

自行車三雄前三季財報出爐,在高階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需求帶動下,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第三季本業獲利表現不俗,以本業獲利而言,美利達第三季營業利益寫下歷史新高,桂盟則為單季次高、巨大則為單季第三高表現。然在業外收益落差下,使得稅後淨利表現也受到影響,有匯兌收益的巨大、桂盟前三季獲利創下新高,而業外收益減少的美利達前三季獲利則較去年同期小幅衰退。

電動自行車須掛牌、保強制險 11/30起上路(自由時報)
 

根據統計,全國有65萬輛無牌照的電動自行車,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與《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規定,自本(11)月30日起,微型電動二輪車(即電動自行車)須掛牌、投保強制險才能上路,未依規定領用牌照,最重可處3600元罰鍰;若未依規定投保,最重處1500元。

自行車三雄 前三季各賺1股本(工商時報 )
 

自行車三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前三季財報全部出爐、均賺進超過一個股本,獲利表現亮眼。其中巨大集團每股大賺15.01元,桂盟賺進12.9元緊追在後,美利達雖因業外收益不如預期,每股仍賺進10.32元。

利奇日馳 前三季賺贏去年全年(工商時報)
 

自行車零件廠受惠整車廠出貨暢旺,前三季獲利報佳音,利奇(1517)前三季合併營收41.25億元、年增近2成,稅後純益5.28億元,年增54%,EPS達2.37元,營收與獲利創同期新高;日馳(1526)前三季EPS達5.29元,也創同期新高。日馳、利奇前三季賺贏去年全年。

愛地雅、明係 營收獲利報喜(工商時報)
 

自行車組車廠雙雄營收與獲利報喜!其中,愛地雅(8933)前三季稅後純益3.24億元、年增7.7倍,EPS達1.08元;此外,明係(6804)公布10月營收4.67億元,年增203.8%,創下歷年單月營收新高,前十月營收26.48億元,年增97.59%,創歷年同期新高。

旺報社評》大陸單車熱 兩岸整合新契機(中時電子報)
 

大陸早年幾乎人人騎自行車,街道上擠滿自行車的圖像,仍然是許多人的回憶,但隨著經濟成長、生活富裕,自行車漸漸被人們拋棄。近年在減碳意識及疫情帶動的休閒運動生活模式帶動下,自行車再度受到重視,自行車出現供不應求現象,自行車產業也隨之爆紅。「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大陸自行車市場規模達到1940.7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將突破兩千億元。市場規模吸引了愛馬仕等奢侈品牌投入,售價超過80萬元的愛馬仕單車「一車難求」。對大陸自行車產業而言,正是借東風推動製造升級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