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階自行車有撐,新車種展望仍保守(MoneyDJ新聞)
 
由於關鍵零組件Shimano 交期已經縮短,回歸常態,大約3-6個月左右,整體供應鏈上下游將同步調整庫存、去化先前的訂單、去化終端庫存銷售量,加速對消化時程,就不同車種的狀況也不一致。
 
像是中高階車種、E-Bike受到先前缺料問題,因此部分車種庫存水位仍低於過往水準,不過中低階卻有超過半年以上的庫存,目前供應商普遍認為,中低階庫存水位有望在年中逐步恢復到較健康的水位。
自行車零件三雄 Q1營運有壓(工商時報)
 

自行車產業自疫情紅利結束後,隨組車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高庫存壓力、紛紛調整訂單,自行車零件廠三雄-桂盟(5306)、利奇(1517)、日馳(1526)首當其衝,自去年第四季起營收明顯下滑,今年1月更在春節長假、產業淡季,加上高基期衝擊下,營收大幅衰退3至6成。

淡季效應 自行車雙雄1月營收 年減一成(工商時報)
 

受淡季效應及春節工作天數少影響,自行車雙雄1月營收平均年減約1成。巨大(9921)1月合併營收58.28億元,年減12.73%;美利達(9914)1月合併營收22.84億元,年減9.47%。

E-bike 去年出口首破百萬台(工商時報)
 

自行車產業目前雖面臨高庫存壓力,但根據台灣自行車公會新出爐的2022年台灣自行車出口草本統計,台灣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去年出口量首度衝破百萬台大關創新高;至於傳統自行車則呈現「量減價增」,出口量雖微減1.65%,但因平均出口單價大幅提高,去年出口值大增逾2成。

自行車去庫存 極端氣候添亂(工商時報)
 

去年底自行車產業爆出高庫存問題,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各家業者想方設法去庫存!惟全球兩大自行車主力市場之一的美國,因目前許多城市飽受極端氣候威脅,若寒冬拖到3、4月,恐不利戶外運動用品去化;而歐洲則面臨能源危機、高通膨影響消費力,自行車上半年去庫存備受考驗。

愛爾蘭商 速聯集團 百億台中設新廠(工商時報)
 

深耕台灣逾30年的自行車零件大廠-愛爾蘭商速聯集團,加碼投資台中!該公司全球製造部門副總Jeffrey Winterkorn,率亞洲區製造總監Joao Pires、亞洲區總經理陳鴻毅等人,3日在前亞洲區總經理高禩翔陪同下拜會台中市政府,宣布將斥資百億元,在台中潭子區整合現有廠區,並打造全新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