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產業庫存調整維持進行式, 11月營收普遍呈現年減,龍頭廠巨大(9921)執行長劉湧昌表示,產業庫存預期要到明年6月才會告一段落,屆時景氣將逐步明朗。不過受到中低階產品的高庫存影響,銷售端祭出的優惠將連帶影響供應鏈的毛利率,加上新車製造市場需求不振,上游零組件廠產能利用率下滑,產業整體而言,屬實為辛苦的一年。
大同(2371)旗下的能源服務事業大同智能,今(11)日與自行車大廠美利達(9914)舉行太陽光電建置簽約儀式,大同智能將為美利達的彰化廠區建置容量976.10kWp太陽能電廠,未來出自美利達製造的自行車將更具減碳元素。
台灣電動智能自行車協會第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12月13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大公企中心舉行,會員出席率逾八成,凝聚力十足。本次大會除了例行會務議程、半小時溫馨茶敘之外,還安排了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王智立經理的專題演講:「電動輔助自行車三電配套發展」,希望每次的議程安排都讓會員有所收穫。
自行車雙雄11月中國營收皆大增,但受到歐美客戶庫存尚待去化影響,巨大11月合併營收新台幣54.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8%,美利達11月合併營收15.81億元,年減56.8%。
低迷許久的自行車產業露出復甦曙光!觀察業者前三季財報,庫存去化逐季有感下降,市場預期第四季將是產業鏈最谷底,進入庫存去化的最後階段。近期,在零件大廠釋放出入門款產品銷售成績不俗的利多訊息後,預期在明年第一至第二季之間,就有機會出現庫存回補的需求,加上今年低基期效應及高階車款持續熱銷,2024年自行車業營收雙位數成長可期。
今年以來,自行車族群均面臨存貨與應收帳款處在高檔、營收與獲利雙減的窘境,包括巨大、桂盟、愛地雅、明係、日馳等五家自行車相關業者,陸續辦理現金增資或是發行可轉債(CB)籌資,以度過這波產業景氣寒冬。
自行車產業隨著客戶持續調整庫存,2024年新車款訂單明顯大減,加上第四季是傳統出貨淡季,包括巨大(9921)、明係(6804)、愛地雅(8933)等三家成車廠,11月營收平均年減3~4成。
疫後力拚觀光復甦,交通部鎖定自行車旅遊,行政院核定交通部「環島自行車道升級暨多元路線整合推動計畫」第2期,從明年起至2027年投入預算57.75億元,盤點優化升級既有路網、改善台鐵等公共運輸場站的自行車服務,以及行銷宣傳自行車旅遊等,明年1月舉辦環台座談會,體檢我國自行車建設及觀光。
交通部公路局推動「微型電動二輪車」(簡稱微電車,即電動自行車)掛牌納管,2022年11月30日起正式上路,並給予鼓勵優惠期,至今年底前掛牌的車輛可免除450元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