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出口失色 自行車業:H2新車訂單回流(工商時報)
  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公會公布台灣自行車上半年出口實績,其中,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上半年出口量、出口值均呈現腰斬;一般自行車出口量與出口值,則分別年減4成與3成。業界分析,台灣自行車出口下滑主因出在歐、美客戶忙著去化庫存而減少新車下單,而台廠為配合客戶調整庫存也減少出貨量所致。
美利達攜手供應鏈廠啟動體系升級 強強聯手推升臺灣自行車產業實力(工商時報)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執行「中堅企業利基領域協同生產輔導」,多年來協助許多中堅企業強化經營體質改善技術,並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中大型企業為首帶動體系衛星廠共同成長的運作模式成果卓越。7月16日自行車大廠美利達以國際品牌大廠的領先地位,在中衛中心的協助下啟動「美利達體系利基領域協同輔導計畫」,將帶動天心工業、維樂、鋐光、龍承、立盟等協力廠攜手升級轉型、優化生產體質。
里昂出具報告 巨大、美利達目標價調升(經濟日報)
 

自行車產業景氣否極泰來,市場春暖花開、利多紛呈。里昂證券在最新出具的「台灣自行車」產業報告中,全面上調台系供應鏈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目標價,並都維持「優於大盤」評級。

迪卡儂攜台灣供應商 推低碳轉型(經濟日報)
 

迪卡儂致力於回應2050「淨零排放」的全球目標,制定出符合《巴黎協定》的減排路徑,並積極與台灣的能源管理業者合作,支持台灣本土供應鏈廠商接軌國際永續標準。迪卡儂於2023年台法工業合作會議期間,在前產發署署長連錦漳(現任經濟部次長)見證下,與中華經濟研究院簽署自行車產業減碳合作MOU。合作內容包括:100%使用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永續材料應用、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及相關教育訓練等五大方向,深化與台灣供應商的合作。

菲律賓電動車前景盛 台灣電動智能自行車協會率團參訪(工商時報)
 

這次台菲兩地產業交流,除了拜訪菲律賓電動車產業協會及數家工廠及企業總部,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更扮演要角大力促成,在菲律賓貿工部到場見證下,台灣電動智能自行車協會正式與菲律賓電動車協會(EVAP)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菲律賓工商總會(PCCI)及中華民國商用車技術發展協會也同時出席在雙方合作協議上簽字做見證單位。

製造業景氣回溫!兩自行車零件業 無薪假喊停(經濟日報)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製造業景氣回溫,有兩家自行車零組件業者,分別停止實施約240、170多人;電子零組件業中也有2家、分別停止100多人;停止實施的原因都是訂單回穩。

營收搶眼 自行車雙雄添柴火(工商時報)
 

台股18日跳水下殺,盤面資金撤出電子股,轉進非電族群避險,法人建議,短線可關注傳產類股中產業景氣轉佳,第二季財報可望優於預期,下半年更旺的龍頭指標股,如自行車雙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獲利具上修空間。

全球首座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引領綠色出行 打造永續旅遊新趨勢(工商時報)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營運總監汪家灝表示:「我們希望透過此場域,不僅傳遞自行車的魅力,更要讓民眾了解騎自行車對環境永續的重要性。」館內還特別展示荷蘭等國家推廣自行車友善城市的成功案例,為啟發各界如何思考在自行車友善環境建設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