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業 今年重回成長軌道(工商時報)
  2025年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可望逐步走出疫情之後的產業調整期,回歸健康而且穩定的成長軌道。產業專家指出,儘管2022年至2024年間,由於供應鏈調整與市場需求回落,產業面臨一定壓力,但是隨著庫存壓力減輕,以及消費者對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接受度的提升,市場已經迎來新一輪結構性的變革。
自行車零組件協力廠 跟著紅(經濟日報)
  自行車整車業者庫存水位降低,零組件業者也同步受惠。雖然自行車業者優先消化自家庫存,但經歷一年多的去化,即使零組件廠的庫存也獲得改善,預期今年自行車進入旺季後,整體供應鏈可望一起變好。
軟硬整合 自行車業向前衝(經濟日報)
 
在全球對健康與環保的重視下,自行車逐漸成為兼具運動、休閒與交通功能的重要工具,自行車產業正迎來軟、硬體整合的嶄新時代。過去自行車的創新重心集中在硬體層面,如避震系統的改良、車架材質的輕量化,以及流線設計的優化等技術突破,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自行車和科技廠商將目光轉向自行車硬體和軟體技術的應用與整合,為騎行體驗注入更多可能性。
科技助陣 建構騎乘生態圈(經濟日報)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電輔車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針對需要輕鬆運動的族群。然而在天氣不佳的情況下,電輔車常無法使用,為此,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自行車中心開發「E-Bike室內智能騎乘系統」,讓電輔車不只能應對戶外地形輕鬆馳騁,還能隨時變身成室內健身車,全家大小都能輕鬆使用。

本業營收成長+自行車前景樂觀 美利達去年虧損照發4元股息(工商時報)
 

自行車大廠美利達(9914)今(13)日下午召開重訊與法說會時指出,2024年營收年增8.7%,毛利率穩健成長,本業EPS達9.17元,但因提列業外轉投資公司SBC的損失高達40億元,導致稅後淨損7.66億元,每股稅後淨損2.34元, 這也是美利達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不到3個月!陸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 銷售破45億人民幣(中時即時)
 

大陸央視3月13日報導,中國大陸商務部統計,今年1月1日至3月11日,大陸全國電動自行車售舊、換新各166.4萬輛,超過2024年總和,相當於2024年工作總量的120.4%。

桂盟去年EPS 7.27元 年增23.6%( 工商時報)
 

全球最大的自行車金屬鏈條製造龍頭-桂盟(5306)集團今(12)日公布2024年合併營收49.60億元,年增約6%;受惠大陸自行車「量減質升」與歐美修補市場年增約一成,挹注稅後純益達9.17億元,年增23.6%,EPS達7.27元。

自行車族群2月營收 齊唱高歌(工商時報)
 

受惠訂單明顯回溫,自行車族群二月營收表現亮眼,其中,整車大廠巨大(9921)、美利達(9914)2月合併營收分別年增逾3成;零組件大廠的桂盟(5306)年增5成、日馳(1526)年增逾3成,利奇(1517)翻倍年增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