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陸車用IC全自製 台廠備戰 (工商時報)
中國大陸積極執行國企及自主品牌國產化任務,預計2025年實現晶片國產化率達25%、2027年將達全面自製,自新能源車尋找突破口,車用IC首先面臨挑戰。驅動IC業者分析,儘管是非強制方式進行,依然會對台廠造成進一步壓力;不過業者透露,IC設計需時間積累,尤其車用驗證時間長,未來仍有台廠發揮空間。
鋰電池供需失衡 陸擬管控產能 (工商時報)
鑒於鋰電池供應過剩、庫存難消,對外出口也容易招惹貿易夥伴口實,大陸政府8日提出,擬引導電池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製造專案,要求業者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升研發及工藝改進的經費。
汽車零件廠 Q1報佳音 (工商時報)
汽車零件廠第一季財報紛報佳音,除龍頭廠東陽第一季稅後純益11.7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9倍,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98元,劍麟首季稅後純益2.65億元、EPS達3.49元,皆改寫歷年單季最賺紀錄;永新-KY首季EPS為1.72元,亦創同期新高。
汽車電池新戰場 陸產石墨 恐遭美課301關稅 (工商時報)
美中汽車電池是新戰場。北美石墨礦商正遊說美國政府,對來自中國的三種石墨產品課徵25%的關稅,以防止北京壟斷汽車電池關鍵材料物。
遏阻陸廉價電動車入侵 歐盟恐須課徵55%關稅 (工商時報)
諮詢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布最新報告指出,歐盟必須課徵高達55%的關稅,才可能阻止中國大陸廉價電動車大量湧入歐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