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 搶進車用鋰鐵電池(經濟日報)
 

中石化近年來在董事長領導下,本業開始茁壯,成為最賺錢的石化廠之一,不僅過去虧損40餘億元已彌補了起來,現在更有餘力投資綠能產業,跨足最夯的電動車鋰鐵電池市場。中石化除了要減廢外,更要跟得上趨勢,投資綠能產業。

台一國際與金屬中心開發電動汽車關鍵材料(鉅亨網)
 

台一國際為國內著名的電線電纜廠,著眼於未來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與市場需求,自2009年起與金屬中心合作開發電動車馬達使用的關鍵材料─異型線,現已獲得重大突破,成功開發電動汽車馬達關鍵材料「異型線材」。

橡膠狂飆 輪胎廠連番漲(工商時報)
 

因應橡膠價格飆漲,普利司通去年12月初宣布,今年3月1日起調漲日本國內零售用貨車、大型客車輪胎價格,漲幅7%。 日本第3大輪胎廠橫濱橡膠及東洋橡膠也宣布,4月出貨產品開始調漲乘用車用輪胎價格。

動力電池產業鏈之惑(鉅亨網)
 

根據中國汽車咨詢中心網行業分析報告,由於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處於產業階段的初期,技術變化非常迅速,沒有一定的研發、規模及資金支持,很難獲得長足發展,正面臨著一場大規模的洗牌,而且優勝劣汰的過程將會在一、二年內迅速完成。無論是否危言聳聽,在消費市場尚未形成的情況下,中國的汽車動力電池確實隱藏著巨大風險。

電池成本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價格和市場競爭力,電池及其管理系統的成本一般占整車成本的40%。目前,動力鋰電池的成本大約3000-4000元/KWH,按目前測算,當鋰電池成本降至1000-2000元/KWH時,消費者就買得起了。然而“這一點難度很大”。拿正極材料磷酸鐵鋰來說,盡管中國產能很大,但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很多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仍需要從外國購買,而“價格幾乎相差一倍”。

科力遠收購松下鎳氫動力電池資產提升競爭力(鉅亨網)
 

科力遠將以4,000萬元人民幣收購松下株式會社內部分公司在湘南工廠的車載用鎳氫電池資產,通過此次收購,公司將借鑒成熟鎳氫電池技術,促進公司產品在中國鎳氫動力電池領域市場的突破,鞏固其在中國鎳氫動力電池領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