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電動車電池管理晶片(中時電子報)
 

我國積極發展電動車產業,可是電動車關鍵電池模組晶片技術,卻掌握在外國手裡,為了掌握自主關鍵技術,金屬中心3月31日與中山大學聯合設立研發中心,專攻電動車電池管理系統的晶片設計研發。  

和大 輸往大陸享低關稅優惠(工商時報)
 

ECFA今年啟動,和大產品輸往大陸享有5%低關稅優惠,明年更將降至0,促使和大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獲得大幅提升,這也是成為邦奇對和大增加採購量的關鍵,ECFA可說為和大進一步打開大陸汽車市場,展望今年,應是和大豐收的一年。

怡利車載影音導航主機iPod/iPhone全系列支援(工商時報)
 

車用電子大廠怡利電子繼去年獲頒香港Auto Expo「2010年香港Auto Expo年度最佳設計獎」後,此次在2011年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2011 Taipei Autotronics)的創新產品競賽中,該公司的「車載影音導航主機」(EL-828)再榮獲「汽車電子創新產品獎」的肯定,充分展現怡利電子產品的創新整合實力,該公司以符合車廠規範的技術優勢,獨立設計出超越車廠母廠所訂定的功能規格及媲美歐美日系產品質感,將取代歐美日同業廠商成為車廠全球性的主流安裝產品。

鋰科&上海電氣 合攻車用鋰電池(經濟日報)
 

鋰科本月14日將與上海電氣集團簽定合作,共同投資多條動力鋰電池生產線,以電池芯與電池組為主,最快下半年投產。鋰科昨(8)日指出,全球電動車市場需求龐大,此次與上海電氣集團簽定「推進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合作儀式」,由上海東部科技轉化有限公司做為見證方,結合三方專長共同合作發展車用的動力鋰電池。

陸汽車零件 恐遭美雙反調查(工商時報)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透露,中國製造業者商很可能再面臨美國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因為美國廠商已經向美方提出調查申請,對象是中國製造的鋼製輪轂產品,很可能成為中國的汽車零件首次遭遇美國的雙反調查。此外,人民幣又有不斷升值的趨勢,中國出口商的生存空間日益縮減。

瑞利 再建大陸第4廠(工商時報)
 

汽車鈑金大廠瑞利企業力挽前兩年的營運頹勢,今年以來海南島、武漢與開封3廠,已陸續進入全面收割期,因此董事會決定分派0.5元現金股利,並將趁勝追擊,加碼大陸新投資案,計畫以800萬美元,於江蘇省新設汽車鈑金廠,產能規模將上探30萬輛汽車鈑金。

東陽Q2業績增色(工商時報)
 

東陽表示,預期北美景氣復甦,將帶動售後維修(AM)零件需求快速成長,去年陸續斥資數億元,在台南總廠新設塑膠射出生產線,以及鈑金零件生產線擴建新廠工程。北美是國內AM零件主要外銷市場,AM零件又占東陽營收獲利比重超過7成,這次東陽領先同業擴充產能,法人認為,東陽將成今年北美景氣復甦下,AM族群的最大受惠者。今年全球天候異常、歐美雪季延後,也讓東陽外銷旺季延伸第2季,滿手的訂單正好新產能開出,業績增色不少。

台灣普利司通 4月輪胎漲1成 (工商時報)
 

為反映輪胎原材料成本,台灣最大進口輪胎廠─台灣普利司通昨(7)日透露,4月起,調漲所有輪胎的售價,平均漲幅10%;無獨有偶,日系的台灣橫濱輪胎,繼3月調漲大卡客車胎售價,漲幅7%之後,也醞釀再調漲轎車胎的售價,恐掀起國內另一波的輪胎漲價風。

陸催生 新能源車產業(工商時報)
 

中國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確定夭折。財新網引述中國工信部負責人表示,由於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規劃即將公布,沒有必要再施行另一個汽車產業的十二五規劃。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則指出,中國汽車未來不再以量取勝,注重的是汽車品質與性能。此舉顯示中國政府奠定以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引領汽車產業規劃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