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 前2月每股賺0.46元(工商時報)
 

AM(售後維修)汽車零組件業受惠於主要市場北美接連遭受暴風雪侵襲,車輛打滑碰撞事故激增,當地汽車零件經銷商對台廠大舉下單追貨,帶動東陽在內的AM汽車零件業者今年前2月旺季營收創新高。

怡利電斥資2.5億元 打造全興二廠(工商時報)
 

怡利電子預約未來業績成長動能,規畫斥資2.5億元打造彰化全興二廠,擴充OEM(車廠代工)汽車零件產能一倍,加速布局倒車影像、環車影像等新興的汽車安全電子系統,預計在今年第4季投產。

同致 獲利更上層樓(工商時報)
 

同致去年獲利創新高,今年在大陸車廠汽車安全電子零件著裝度大幅提升趨勢下,同致接單成長可期,加上通用集團D2XX車款全球採購訂單今年起放量出貨,市場看好今年獲利將更上層樓。

主動煞車 安全配備新焦點(中國時報)
 

這個訊息雖小但極具啟發性,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公開表示,汽車廠應將主動煞車系統列入標準配備,理由在於,美國2013交通事故中竟有多達三分之二係肇因於駕駛人沒有完全踩煞車抑或煞車效能沒能真正發揮而導致的追撞車禍。

穎明扣件 深受汽車大廠信賴(工商時報)
 

穎明工業是同業中最早獲頒福特Q1的廠商,更是少數可直接供應車廠的扣件廠商,目前直接供應全球FORD體系。

恒耀國際 深耕車用扣件(工商時報)
 

受惠中國汽車市場的強勁需求,加上併購德國ESKA效益,扣件通路商恒耀國際(8349),去(2014)年繳出漂亮成績單,自結營收68.38億元,較2013年39.36億元大幅成長73%,表現亮眼。

降成本 豐田擴大共用零件(工商時報)
 

目前豐田旗下所有車款採用的零件平台共有10幾種,但該公司預計今年先從中型轎車開始擴大使用共同核心零件,隨後在2020年前讓旗下半數車款採用共同核心零件,藉此節省20%研發成本。

奪比亞迪訂單 氣立 今年獲利再登峰(工商時報)
 

今年以來拜奪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訂單之賜,累計前兩月營收年增近40%;法人預估,隨著新單效應及新產能開出,氣立今年營收起碼成長20%至16億元,並帶動獲利成長,可望雙雙挑戰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