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電動車商特斯拉(Tesla)宣布大擴產,力拚2018年電動車年產能十倍速增至50萬輛,台廠供應鏈和大、世德、F-貿聯、健和興等,後市業績看俏。特斯拉台廠供應鏈中,又以積極擴產的和大,新開產能時程進度,能符合特斯拉訂單成長需求,看好將是最大受益廠商。
電子產業因發展趨向成熟,近年擴廠動作趨於保守,不過從2015年開始,被視為已經相當穩定的電子次產業,出現零星的擴廠計畫,新廠散見於越南、台灣以及昆山。
F-永新董事長紀經得昨(24)日表示,公司積極拓展剎車卡鉗、剎車片等新產品,完成汽車剎車系統零組件布局,並將積極拓展中南美、中東、歐洲售後維修(AM)汽車零件市場,喊出今年營收獲利至少年增1成、再創新高的營運目標。
金融時報報導,繼通用汽車投資美國叫車軟體Lyft後,福斯及豐田也不約而同在周二宣布投資另外兩大叫車軟體Gett及優步(Uber),以因應消費者逐漸改變的購車習慣,搶先布局未來新市場。
中鋼表示,增加車體高強度鋼材的使用量,可同時兼顧輕量化及安全性,已是世界各大車廠因應節能減碳採用的共同策略。在材料改成高強度鋼時,如採傳統冷沖壓的加工製程,將遭遇不易加工與形狀回彈等技術瓶頸,但熱沖壓成形技術,因可有效解決高強度鋼材加工困難及成形回彈問題,熱沖壓部件已大量應用於汽車車體構件,如保險桿、防撞樑及補強板等。
路透社引述內情人士並分析專業社交網站LinkedIn資料報導,蘋果著手研究如何為電動車充電,除了與充電站業者洽談外,也延攬該領域的工程人才。傳聞已久的電動車iCar似乎越來越有譜。蘋果暗中打造電動車的傳言不絕於耳,蘋果現在似乎開始部署電動車的基礎建設和軟體。此舉顯示,蘋果打算從充電問題切入電動車市場。
F-廣華董事長余澤民昨(27)日表示,受惠大陸車廠客戶新車上市拉貨潮,加上產線自動化、產品組合優化策略,持續拉高毛利率,看多今年營運。法人分析,F-廣華在大陸各廠全面轉盈下,今年有挑戰賺一股本的實力。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Motors)寄出電子郵件給客戶表示,坐落於內華達州雷諾市的巨型電池工廠(Gigafactory),將在7月29日晚間舉行盛大開幕典禮,為該公司大量生產電動車奠下基礎。根據公司的官網,Gigafactory是在2014年6月破土動工,預定明年之前開始生產電動車使用的電池組,並在2020年達到完成的產能。
博世(BOSCH)公布2015在台營業數據,總營業額達110億台幣,較14年成長28%!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感測器業績大幅成長。台灣博世執行董事白邦德(B.Barkey)表示,將持續推動物聯網、節能商品和道路安全車解決方案,尤其將力推摩托車加裝ABS防鎖死煞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