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5月營收 創同期新高(工商時報)
 

東陽是台灣最大汽車零組件廠,自結5月合併營收20.43億元、年增14.08%,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99.05億元、年增6.28%,雙雙再創同期新高。

同致、為升報喜 5月營收同期新高(工商時報)
 

同致重申,近期營收維持較去年同期高成長的表現,係自去年10月起,大陸因實施購置稅減半措施,汽車銷量增加,加上近期客戶新車款均增加同致產品配備比重所致。為升主要生產胎壓偵測器(TPMS),主攻售後維修(AM)市場,近年受惠於美國等先進國家,陸續修法強制新車加裝TPMS,後續換裝的需求爆發,帶動為升業績起飛。

中國均勝電子擬收購高田 可望躍升全球主要安全氣囊廠(工商時報)
 

中國大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寧波均勝電子,本週才剛收購美國1家氣囊製造商,昨(3)日再傳有意收購正深陷安全風暴的日本汽車內裝零組件大廠高田(Takata Corp.)。均勝如果順利併購高田,將一躍成為全球主要安全氣囊廠商。

Tesla效應 和大新廠8月供貨(中國時報)
 

和大營收激增,主要受惠北美及大陸車市暢旺,主要客戶包括北美一階汽車零件廠BorgWarner、全球最大電動車商Tesla、變速箱廠Punch南京廠均追加訂單,幅度還不小,在穩定的訂單及營收基礎上加分甚多。

和大上半年EPS 估2.6元(工商時報)
 

除航太新事業外,和大汽車傳動系統零件本業,今年業績成長動能十足,受惠於Tesla等前4大客戶強勁拉貨力道,營收獲利月月創高,推估上半年每股獲利將達2.6元新高,全年將從5.5元起跳。

高能量密度電池 行車安啦(工商時報)
 

固態電池由於使用無機固態電解質,因此不會有如鋰電池的燃燒現象,由於固態電池不僅安全性佳且不需要使用昂貴的隔離膜,又可使用高容量的鋰合金負極及高電壓正極,不但材料成本可降低,且電池能量密度是目前鋰電池的3倍。另一方面,搭配固態電解質材料的固態電池較傳統液態鋰電池安全,其形狀更具可塑性,將是未來穿戴式電子產品與電動車輛的應用電源。

創新儲能產業 闖出綠能新活路(工商時報)
 

除了電動機車、電動車使用動力電池,風力及太陽能板的大量裝設,為穩定電力供應,儲能裝置也逐漸興起,社區小型化電網及再生能源電網,需儲存多餘電力,以因應在電力不穩定或短缺時,即時調配。台灣初期適合在2、3個區域進行實驗,透過小型電力供應網路建立使用經驗,便可將此經驗複製離島及台灣

F-廣華 前5月營收近30億(工商時報)
 

F-廣華為汽車內外飾件供應廠,主要營運基地設於大陸廣東東莞。F-廣華自結5月合併營收5.76億元,月減2.13%、年減15.82%;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29.9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