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智能化生產線 3年內全投產(工商時報)
 

和大現已將規畫籌設的新生產線與相關製造設備全部導入符合「工業4.0」智能化內容,並對既有的自動化生產線進行升級,除了可滿足現階段的產能需求外,也為未來5~10年接單所需的產能做好準備,尤其可早日因應日後因國際投資動向與人力市場移轉,來台的東南亞勞工可能短缺與台灣少子化的人力缺乏問題,避免造成未來有能力接訂單卻無法如期交貨的窘境

堤維西全球布局 今年可望收成(工商時報)
 

汽車車燈零件廠堤維西董事長吳俊佶昨(22)日表示,今年營運不畏年初以來巨大匯損挑戰,樂觀全年營收獲利仍可望超越去年。昨天股東會通過去年度盈餘分配案,配發現金股息2元,息值創近14年新高。

億光 非藍光營收超越照明、背光(工商時報)
 

億光指出,今年上半年景氣與去年同期差不多,下半年在旺季效應之下營運會優於上半年,預估全年營運比重將呈現45比55,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不可見光、照明、背光、消費性產品以及汽車產品,尤其UV LED市場已經看得出成長。

東陽、和大獲利可期 認購夯(工商時報)
 

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5月自結稅前淨利2.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創同期新高。展望今年營運表現,法人預估,若排除新台幣匯率以及原物料價格等因素,東陽今年本業獲利可望較去年成長10%到20%。另外,和大工業5月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12.4%,表現出色。

敬鵬健鼎 續攻汽車電子(工商時報)
 

敬鵬、健鼎汽車電子印刷電路板(PCB)已是全台最大及第二大,今年也都積極開拓訂單及提升技術,為完成今年的目標做好準備。

無人車產業突圍 臺灣慎選策略定位 制勝關鍵(工商時報)
 

無人車能夠增進交通安全與提升運輸效率,關鍵在於大量引入各種偵測(如光達)、辨識(如感測器融合)、分析與決策(如AI駕駛邏輯)等傳統汽車甚少使用的智慧技術。因此,未來無人車可望成為這些新科技的出口市場。除上述新科技外,無人車在顯示、儲存、無線通訊等傳統科技軟硬體同樣具有相當需求。在手機與筆電等行動裝置市場成長趨緩、關聯科技業成長動能逐漸降低的狀況下,無人車亦成為科技大廠尋找新出口的路徑上,亟欲開發的新市場。

李長榮科技 銅箔產品供不應求(工商時報)
 

全球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帶動鋰電池產業成長,也連帶使印刷電路板(PCB)標準銅箔供不應求,獲利大幅提升。

立隆攜美國奇異 搶攻綠能商機(工商時報)
 

立隆在汽車電子,將搶攻車用安控系統零組件商機,如車用的安全氣囊及倒車雷達等產品所需電解電容器,並以二階(Tier 2)供應商角色,交給汽車電子模組廠,再供應原廠車廠新設計車款所需電解電容器,公司期望今年在汽車電子營收占比,可由去年的7~8%,再提高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