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回暖 敬鵬營收季季揚(工商時報)
 

車市回暖帶動汽車板需求增溫,不過敬鵬受限於市場缺料、客戶拉貨不順等因素,雖然第一季營收相較去年有明顯的復甦,但成長幅度不如同業來得大。不過展望第二季,隨著車用晶片有望逐漸舒緩,以及車廠積極向電動車過度的需求強勁,法人預估,敬鵬營收獲利有望逐季升溫。

和大CNC齒輪加工設備 再精進升級(工商時報)
 

新冠肺炎(COVID-19)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崩跌,汽車、工具機產業也是這一波經濟災難的嚴重受創產業,除了產量需求的下降,對於生產車間中因隔離導致人力缺乏與要求保持社交距離的需求下,現已有增加自動化與智能化藉以降低人力密集的趨勢。

童子賢:缺料是甜蜜的困擾(工商時報)
 

半導體缺料不見紓緩,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缺料是好事、代表產業蓬勃發展,這是「甜蜜的困擾」,目前不需要擔心重複下單,現在需求熱度高到可以很快消化重複下單,他也重申,電動車將是台灣電子業的「大航海時代」,並看好低軌道衛星通訊產業可望帶動台灣通訊業的新一波成長。

中芯現隱憂...人員流失、海外收入減少(工商時報)
 

陸港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日前公布財報顯示業績大增,2020年營收年增24.8%,淨利年增更達141.5%。然而,在美國技術封鎖及市場競爭加劇下,作為大陸晶圓製造龍頭的中芯,其人員流失、海外收入減少的隱憂開始浮現。

同欣電 Q1每股淨利2.68元(工商時報)
 

CMOS影像感測器(CIS)封測廠同欣電22日公告第一季財報,合併營收31.41億元為歷史次高,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7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6.1%,每股淨利2.68元優於預期。同欣電對全年營收展望維持樂觀成長看法,包括陶瓷基板、CIS封測、混合模組等今年均將維持成長。

巧新 奪美商Workhorse大單(工商時報)
 

全球汽車鍛造鋁圈領導廠商巧新科技深耕全球豪華轎、跑車等傳統汽車訂單,電動車布局也陸續開花結果。巧新董事長黃聰榮22日表示,承接美商Workhorse電動貨車鍛造鋁圈訂單,5月交樣,8月出貨,初期月訂單量50輛,未來將提升到每月200輛,客戶需求量共計8,000輛,換算需3.2萬顆鍛造鋁圈。

驊陞 江蘇車電新總部將投產(工商時報)
 

2021年電動車產業熱度持續加溫,全球工業化國家與各大企業集團、品牌車廠都卯足全力打造電動車、智駕車及整合其關鍵零組件供應鏈;驊陞集團隨著江蘇車電新總部即將啟用投產,將以工業4.0智慧工廠體系,推動六大類車電產品升級,進一步來做強做大,攜手大陸品牌汽車廠、全球Tier1供應商、造車平台,搶攻汽車、電動車、自駕車市場新商機。

東元攻電動車動力系統 搶進東南亞(工商時報)
 

東元積極切入電動車動力系統,目前與華德動能、承運汽車及創奕能源等電巴業者,都為合作客戶,電動車相關營收上看3億元,明年可望倍增;今年除將推出100%研發自製整合馬達和驅動器的動力模組外,也會逐步切入中型3.5噸貨車、小型乘用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