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持續短缺拖累工廠產能,導致通用(GM)、福特(Ford)與福斯(Volkswagen)等車廠第三季獲利大幅下滑。美國底特律車廠高層主管表示,經銷商汽車庫存不足問題恐延續至明年。
驅動IC廠矽創車用訂單全力衝刺,法人指出,矽創受惠於歐系客戶因應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導入面板增加,使矽創開案量大幅成長,預期2022年出貨動能將可望更加強勁,成為推動矽創後續營運成長的主要關鍵。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第三季財報優於預期,帶動相關概念股21日早盤股價走揚。法人表示,看好電動車需求維持成長態勢,以及後續特斯拉新車款量產等,預期相關PCB供應鏈將持續受惠該客戶的需求貢獻,如臻鼎、健鼎、高技、敬鵬、定穎、騰輝等。
其中最受矚目是特斯拉宣布將全球標準車款改用磷酸鐵鋰電池(LFP),並早已向寧德時代簽訂長約,對台股電池周邊供應鏈有利,如聚和、康普、美琪瑪及中碳等。
電動車產業前景可期,業者紛紛加速擴廠、擴產,搶賺電動車商機。已布局卡位電動車供應鏈的零件廠,包括江申、和大、世德、英利-KY、精確、麗清、同致、聯嘉等業者,及加入MIH聯盟的的台灣業者,未來營運可望隨電動車普及而起飛。
全球各汽車大廠加速電動車開發,預料新能源車產量及市場滲透率逐年向上,且目前車用電子材料短缺,相關零組件呈現供不應求態勢,有利於供應鏈產品平均售價提升,晶焱、杰力受惠車用需求爆發,業績動能有望催速。
小港超級鋰電池工廠,是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負責打造,共投入120億元,未來產能1.8GW,換算一年可供約2萬4000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但台泥表示,生產高階高容量電池鎖定頂端客戶,將專供太空科技、千萬電動超跑使用。
伴隨鋼市進入第四季需求旺季與東南亞疫情緩和,中鋼、中鴻11月內外銷接單暢旺,都可望順利達標,其中,中鋼11月接單早就截單,含月盤與季盤單達到100餘萬公噸的滿單階段;中鴻11月內銷接單將於27日截止,估計內外銷量可望達到18.5萬公噸左右,不僅可順利達標外,且超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