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 10月營收年增5.54%(工商時報)
  傳統旺季,台灣汽車零件龍頭東陽業績回神,力抗塞港、運費高漲及客戶遞延出貨的衝擊,10月營收達15.71億元、年增5.54%。歐美雪季提前報到,AM(售後維修)碰撞零件需求激增,包括東陽在內的AM零件族群,今年旺季外銷接單成長可期。
LED廠動能齊發 明年營運有戲(工商時報)
 

LED產業2022年在感測元件、車用及mini LED等動能百花齊放之下,包括億光、富采、光磊、鼎元、雷笛克光學、惠特等,部分廠商伴隨折舊攤提壓力減輕,2022年營運可望優於今年。

晶片荒 衝擊塗料、玻璃廠業績(工商時報)
 

全球晶片大缺貨導致汽車、手機與電子產品產量下滑,連帶衝擊塗料、玻璃和工業用砂紙等相關原料需求,打擊原料業者的業績。包括汽車、手機和家電製造商在內的業者是晶片大戶,同時也是塗料和玻璃等原料的大型買家。晶片短缺造成產品產量萎縮,對其他原料的訂購量亦減少。

和勤 全年營收戰新高
 

高端精密沖壓大廠和勤精機3日公布10月合併營收2.1億元、年增0.06%,連續四個月創同期新高,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21.57億元、年增18.78%,亦創同期新高。和勤表示,集團與各大品牌車廠開發新能源車關鍵的電驅系統零件,第四季量產,加上碟(HDD)零件受惠東南亞轉單效益,產能滿載可持續到年底,公司營收逐季走高,全年營收有機會挑戰歷史新高。

上銀、大銀前三季EPS 同期次高(工商時報)
 

上銀集團旗下的上銀及大銀在半導體、5G及自動化等產業訂單挹注下,前三季營收與獲利雙雙報喜,上銀前三季EPS達8.63元、大銀前三季EPS為1.86元,均創同期次高,並看好2022年營運展望。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表示,明年半導體及汽車產業需求,預估比今年進一步成長。

今年車用MLCC需求上看4,490億顆 研調估明年成長25%(經濟日報)
 

隨著電動車市場增長及智慧輔助駕駛系統的規格提升,MLCC用量倍增,電氣特性與安全高規格的要求使跨入門檻不易,相對也提升MLCC產品單價與利潤,整體車電產業對MLCC需求量是呈現每年雙位數成長。其中,以傳統燃油車MLCC用量為比較基準,電動車是燃油車的2.2倍、電動智能為2.7倍、電動自駕車則高達3.3倍。

乘聯會:車用晶片荒谷底已過(工商時報)
 

針對大陸車市「晶片荒」一事,中國乘聯會8日報告指出,已經走過第三季車用晶片供給的至暗時刻。不過,原本對10月供給晶片有月增20%的改善預期,但實際上僅月增10%左右,說明市場依然存在車用晶片供給不透明的瓶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