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晶片缺貨嚴重打擊全球汽車業,但電動車新創公司Rivian執行長史卡林格(Robert Scaringe)警告,晶片缺貨只是小菜一碟,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因為目前全球車用電池產量占未來十年需求的比重不到10%。
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廠和大工業為因應全球電動車市場需求持續放大,今年除持續加碼嘉義三廠設備投資外,並已展開超前部署計畫,第二季將正式啟動嘉義五廠新建工程,加碼投資33.85億元,規劃設置金屬科技廠及精密AI廠,預計2024年正式投產,挹注未來營運成長動能。
疫情籠罩大陸,上海等地的封控措施以及日益疲弱的消費電子需求,重挫大陸晶片發展,當地積體電路產量在2022年首季衰退逾4%,為近3年來首度單季下滑,工信部19日急忙出招保障晶片供應能力。
詮欣轉型有成,搭上車用熱潮,隨相關產品出貨放量,今年營運逐季走升可期。法人表示,看好該公司今年車用訂單持續成長,出貨量較去年增加,預期反應在業績上將成長顯著,繼首季營收年增逾4成,第一季獲利預估有望較去年倍增,2022全年營運創下歷史新高可期。
車電大廠怡利電子HUD產品日前順利取得代表軟體開發及品質管控已達國際領先水準的DEKRA德凱台灣ASPICE CL2級認證,是全台首家通過該項認證的專業廠商,率先成為ASPICE CL2認證的汽車電子Tier 1供應商。
鋰電池儲能系統在國內外不斷發生電池起火事件,導致客戶心中始終有疑慮,就是鋰電池會不會爆炸起火。儲盈科技技術長謝芳吉博士指出,針對儲能系統安全的控制,藉由標準的制定與執行,透過相關的國際/國家認證的測試與監督,是可以達到穩定控制的目的。
全球車用晶片市場持續大缺貨,前裝車廠由於取得晶片嚴重不足,相繼拔掉部分原廠配備,使2022年後裝晶片市場維持暢旺水準。法人指出,車用影音IC供應商凌陽(2401)受惠客戶持續追加訂單,能見度已經放眼到年底,業績可望挑戰逐季創高。
經濟部技術處mTARC主題館,4月20日至23日再次進駐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契合時下最夯的電動車與自駕車議題,以「馭‧視未來-Drive into Future」為主題,精選展示18項車輛領域科技專案成果
華德動能與日本住友商事合作開發的電動巴士,由華德提供技術授權及關鍵零組件,本周正式外銷日本,再由日本西鐵組裝電動巴士,搶攻日本市場。
特斯拉預期,第二季產量估與第一季相當,但會在下半年大幅提升,全年有信心交車輛較去年成長至少50%,今年生產量有望超過150萬輛EV車。供應鏈業者表示,今年不少終端應用的雜音頻傳,但電動車的展望依舊是非常強勁,惟大環境不確定因素存在,封城、缺料、缺工等問題何時能解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