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電跨足綠能領域 營運添翼(工商時報)
  綠電及綠能是士電未來發展兩大主軸,士電總經理謝漢章24日宣布,除自建新竹新豐等三廠12座屋頂型太陽能電廠外,規劃在雲嘉南一帶建漁電共生電廠,預計2027年總建置容量500MW。此外,剛完成和泰汽車80座電動車充電樁建置,預計8、9月跨足電動車充電站營運。
大億奪大單 Q2營運回神(工商時報)
 

大億交通擴張國內OEM(車廠代工)事業版圖,積極拓展機車車燈市場,拿下Gogoro頂級車款LED頭燈大單,未來可望擴及其他電動機車產品。大億第二季起調高車燈外銷報價,法人看好營業利益將回神,甩開第一季的獲利低潮。

泰鼎:營收獲利拚雙成長(工商時報)
 

產品方面,泰鼎近幾年持續導入新客戶新領域,網通板有來自歐美的需求,如5G相關產品、伺服器、低軌衛星等,汽車板除了日系客戶,歐洲、韓國都有新客戶加入,家用產品如Mini LED TV、non-TV產品等,以及既有的硬碟、TV、事物機、STB等產品維持穩健。

和碩:電動車翻轉燃油車供應鏈(工商時報)
 

電動車成為主流趨勢,和碩表示,電動車新創業者將改變既有燃油車的供應鏈架構,轉向以軟體為中心、扁平化的架構,而台灣業者在電動車供應鏈不僅已經陸續躋身為電控、電機、電池關鍵零組件重要供應商,更有從資通訊產業訓練出來的軟硬整合技術與供應鏈管理能力,都讓台灣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已經站在有利位置。

外在變數多 牧德審慎看後市(工商時報)
 

牧德提到,以PCB產業來看,IC載板需求持續暢旺,不只台資載板廠大力擴充ABF產能,陸資廠也在積極跨入載板領域,硬板表現可望持續維持,軟板雖然待景氣復甦,但也有客戶持續投資計畫擴廠,現在最大的挑戰在封城何時能舒緩。

攜IDM大廠 台積重兵搶進第三代半導體(工商時報)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報告指出,全球疫情蔓延下,半導體供應鏈一度受影響,但疫情之後,汽車電子產品不斷提升的需求,即將復甦。全球功率暨化合物半導體需求看增,相關晶圓廠產能2023年將達1,024萬片8吋約當月產能。

陸鋰電巨頭砸71億人民幣 建世界級鹽湖基地(工商時報)
 

受到全球電動車產業高速發展,加上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影響下,大陸政府致力確保電動車原料供應,並鼓勵企業參與投資。A股上市的中國最大鉀肥生產商、鹽湖提鋰龍頭鹽湖股份宣布,將豪擲人民幣(下同)71億元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擴大鋰產業鏈布局,金額相當於公司今年首季營收總額。

智伸科 搶電動車商機(工商時報)
 

本土法人預估,智伸科併購旭申切入電動車供應鏈,未來電動車業績占比提高至30%。

四大機電廠 搶充電站商機(工商時報)
 

電動車已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主流,士電、東元、中興電、華城等四家機電大廠,均朝向電動車充電樁或充電站運營布局,擴大營運的電動車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