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2日公告1月營收27.56億元、月增4.16%、年增17.12%,創歷年同期新高。展望2023年信邦於去年底法說會上指出,看好綠能、電動車等產業需求不淡,許多新產品也將陸續發酵,2023年力拚維持雙位數成長的方向不變。
塑膠射出成型機大廠富強鑫來自汽車零組件廠訂單增長,最長訂單看到第四季,斥資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在大陸杭州灣投資設新廠去年底完工,預計第二季啟用投產,今年營收成長添動能。
胡連去年受惠新能源車快速成長,營收、獲利均亮眼,展望2023年,各國政府積極推動轉換至新能源車,各大車廠也積極布局,而胡連受惠大客戶需求倍增,今年接單不淡。
銅箔基板廠(CCL)聯茂公司表示,對上半年仍保守看待,不過看好伺服器新平台和高階車用電子是今年主要成長動能,預期在新產品持續放量出貨帶動下,第一季為今年谷底,營運自第二季起逐步回溫可期。
全球PCB龍頭廠臻鼎-KY 6日公告1月營收124.84億元,雖然較去年12月下滑,但較去年同期成長19.43%,為歷年同期新高。臻鼎表示,1月下滑主要是進入傳統淡季,不過受惠供應鏈恢復正常,客戶拉貨動能也延續,因此帶動1月仍有雙位數年增表現。
儘管當前 PC市場及消費者需求放緩,致伸表示,隨著供應鏈庫存的積極去化,需求有望在第二季後逐季回溫,營收有機會在第一季落底後逐季往上。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統計2022全年度上市櫃PCB設備廠營收,較2021年小幅成長4.8%。展望2023年,雖然市場氛圍尚未明顯好轉,但不少業者看好客戶投資需求仍在,在手訂單掌握度不差,且下半年需求也會漸漸復甦,對2023年看法審慎樂觀。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周四(9日)宣布,與格芯(GlobalFoundries)達成長期合作協議,為該車廠建立美國製晶片的獨家產能。兩公司稱此為業界創舉,凸顯車廠為確保晶片供應無虞所做的努力。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10日上午舉辦業績說明會,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表示,手機行業庫存偏高,尤其顯示驅動類晶片,庫存週期高達三季。但強調需求慢慢回暖,下半年或恢復至2020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