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需求轉弱,鋰長期恐供過於求;特斯拉也重摔近5% (工商時報)
 

高利率環境令電動車銷售前景蒙塵,促使相關企業下修財測,加劇市場對於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鋰短期需求下滑的擔憂,加上鋰長期來看恐怕供過於求,導致美國鋰礦股10月30日全面重挫。

車企 自研晶片成主流 (工商時報)
 

中國大陸近年積極推展智慧電動車產業,電動車領域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近年疫情引發的「缺芯」及中美科技戰引發的晶片短缺,讓「自研晶片」在中國大陸汽車行業漸成主流。

中國大陸10月出口連六黑 進口轉正 (工商時報)
 

受全球利率攀升及國際戰事拖累,中國大陸出口連六月下降。海關最新資料顯示,以美元計,10月中國大陸出口年減6.4%,降幅較9月擴大且遠遜於市場預期的年減3.5%,但汽車出口保持強勢。10月進口受內需帶動,意外由9月年減6.2%轉正至年增3.0%。

中國製汽車關稅 美國會促提高 (工商時報)
 

美國眾議院喊話聯邦政府,希望在當前對中國製進口汽車課徵25%關稅的基礎上,再提高對中國汽車的關稅,以遏制從中國進口規模擴大的情況。

WTO:中間產品出口 陸鋰電池獨強 (工商時報)
 

世界貿易組織(WTO)20日公布,受到商品價格停滯不前,以及高通膨、高利率導致全球消費需求明顯萎縮影響,2023年第二季全球中間產品出口年減8%至2.3兆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電動車生產加速推動,期內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年增40%,表現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