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技術即將走入市場 (工商時報)
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28)在11月30日於杜拜登場,會議焦點之一是降低對於石化燃料的依賴。在這當中,運輸業能源替代是近幾年來不斷被提及的課題,隨著電動車銷售屢創新高、滲透率不斷提升,安全性與里程焦慮也持續被放大檢視,固態電池的量產,有望成為前述兩大問題的救星。
美電動車混血中國 零補貼(工商時報)
近年中國電動車產業強勢崛起,令美歐日等老牌汽車大國備感壓力。美國政府1日宣布,2024年起,美國生產的電動車若包含中國等國家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將不再有資格享受美國的稅收抵免。該新規並從2025年起適用於電動車零部件中使用的關鍵礦物。
美自駕車退燒 股價泡沫破滅 (工商時報)
自駕車技術許下的交通安全和免除堵塞願景,使得投資人押注技術起飛,讓自駕車新創公司在2021年股價飛漲、市值飆高,然而時至今日,安全的自駕車依然遙遠,相關類股股價隨之崩跌。
北美電動車市蓬勃發展 為我業者帶來新商機 (工商時報)
採用電力驅動的電動車,無疑是對未來社會及產業帶來重大影響的創新科技,同時還與能源、交通、資訊等領域息息相關,因此許多業者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期能從中挖掘並拓展商機。
全球鋼價漲勢確立 中鋼訂單滿手 鋼市春燕真的來了 (工商時報)
進入10月後鋼鐵景氣逐漸復甦,不僅鋼廠強力拉抬價格,訂單及出貨量也增加,例如中鋼10月、11月的出貨量皆超過預期目標,價格也逐漸向上提升,價量俱揚讓業者相信鋼市春燕真的來了。
裕隆赴星設千支充電樁 (工商時報)
裕隆集團瞄準電動車相關商機,強化海外充電網路布局,移動服務事業群旗下裕電俥電組團參訪新加坡,宣示2024年底與新加坡地鐵集團共同在星布建超過1,000支電動車充電樁。此外,裕隆積極打造的eMaaS生態圈及充電漫遊平台,亦可望導入新加坡市場,雙方合作從技術面擴及至實質業務面。
台灣與印度合作的長線大戰略 (工商時報)
最近印度股市的市值超越香港股市,躍居全球第七大股市,備受投資人青睞。而在美中貿易、科技戰造成全球供應鏈版圖重整之際,有不少媒體也開始吹捧印度,認為該國是1990年代或2000年代的中國,未來可以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代工盟主,並帶動印度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