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燕真的來了?中鋼戰勝低迷 H1獲利遠超去年 (工商時報)
中鋼發布6月自結盈餘,累計上半年稅前盈餘34.98億元,比起去年同期的16.83億元大幅增加107.84%。中鋼表示主要是因為鋼鐵業銷售數量及單位毛利增加,且工程契約變更認列利益,使得營業收入及營業利益增加,另外礦業投資獲配股利及利息收入增加,也讓業外收入增加。
汽車電動化、智慧化帶動 全球車用感測器銷售強勁 (工商時報)
電動車、自動駕駛、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與智慧座艙已成為汽車產業的趨勢,也是帶動全球感測器市場成長的關鍵。TrendForce預估,全球車用感測器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308億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346億美元,增幅12.3%。
雙利多助攻 東陽、麗清、廣華等汽零廠H2樂觀 (工商時報)
汽車零件廠在AM(售後維修)需求發威帶動業績成長後,進入下半年,隨新能源車訂單效益發酵,OEM(原廠代工)業務回神,可望接力挹注年底前各廠業績提升,包括東陽、廣華、精確、麗清及永新年底前各有新單出貨或新產能投產,樂觀營運動能。
美近半EV車主 想換回油車 (工商時報)
根據麥肯錫最新調查顯示,美國有將近一半的電動車車主,希望重回傳統燃油汽車的懷抱,包括充電設施、成本等原因,也導致多國部分車主對電動車興趣缺缺。
6月營運 時碩、宇隆帶勁 江興鍛熄火 (工商時報)
大陸電動車銷售持續攀升,江興鍛、時碩布局大陸電動車廠供應鏈體系互異,6月營收表現大相逕庭,時碩因汽車零件銷售成長,6月營收創同期新高;江興鍛6月營收衰退。
東陽H1、Q2業績靚皆創同期新高;訂單熱度不減,H2營運看好(工商時報)
海運缺艙缺櫃致出貨遞延,汽車零件龍頭廠東陽營收受影響,公司累計第二季營收61.86億元,上半年營收123.6億元,年增10.86%,則仍各創同期新高。
歐電動車調查 上汽獲補貼最高 (工商時報)
為反制補貼行為,歐盟本月5日起,對產自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加徵最高37.6%的臨時性關稅,近日相關報告曝光,內容記錄中國大陸各主要車企獲得政府補貼具體情況,調查之細出人意外。
傳產雙千金 華城亞德客神氣 (工商時報)
華城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及外銷顯著成長,在手訂單逾150億元,開始接2027年訂單,4日股價順勢入列千金股,亞德客同日也重返千金股行列,成為傳統產業中唯二股價千元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