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前九月賺贏去年 (工商時報)
 

汽車零件廠龍頭東陽今年獲利衝鋒,累計前九月稅前盈餘39.34億元、年增40%,更一舉超越去年全年的38.12億元,今年前九月每股稅前盈餘達6.51元。

拉貨有力 東陽、胡連權證靚 (工商時報)
 

美國汽車售後維修(AM)市場進入年底傳統旺季,市場看好相關汽車零組件業者,如東陽、胡連等接單力道轉強,且受惠新能源車、電動車布局皆有斬獲,挹注中長期營運動能。

自駕電巴 兩大廠布局有成 (工商時報)
 

台灣兩大電動巴士大廠-華德動能與成運汽車,對自駕智慧電巴布局浮上檯面。華德已完成新竹縣高鐵自駕車接駁服務的實驗計畫;車王電則以智能公共運輸解決方案為發展主力,範圍擴及先進大眾運輸服務、車隊管理系統,以及跨運具轉乘規劃。

車載面板出貨旺 友達躍前三 (工商時報)
 

群智咨詢(Sigmaintell)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車載面板市場總出貨量為1.1億片,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1%。隨著智慧座艙興起,車載面板供應商洗牌,京東方以18%市占、躍居市場龍頭,天馬以15%市占緊追在後,友達併購BHTC強化了車載業務,市占率達10%,擠進前三大車載面板供應商。

駕駛、座艙系統通吃 高通尬智慧車 雙平台出鞘 (工商時報)
 
美國晶片大廠高通22日Snapdragon峰會揭露車用領域最新發展,Cockpit Elite及Ride Elite平台首次登場,搭載專為汽車量身打造的高通Oryon CPU,預計2025年開始送樣。在「軟體定義汽車」趨勢下,晶片、作業系統、演算法、資料共同組成智慧駕駛汽車的運算生態系。伴隨自動駕駛等級的提升以及功能應用的豐富,汽車對晶片算力的需求越發龐大。
中鋼前九月獲利 年增近1倍 (工商時報)
 

今年第三季鋼鐵市況疲弱,反映在中鋼的業績上,中鋼25日公布9月自結盈餘,稅前淨損6.75億元,不僅是今年來首次單月出現淨損,同時也是自去年7月之後的第一次,不過累計前九月稅前盈餘36.4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