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鉅 打造氫能商用車新典範 (工商時報)
弘鉅汽車正式發表全新氫燃料電池大客車,由弘鉅主導設計與整車製造,結合首都客運營運需求,並整合中興電工新能源事業群提供的核心動力系統,為氫能車輛在地化導入奠定關鍵基礎。
鴻海、東元今起暫停交易 市場瘋傳跟「併購案」有關 大利多來了?(工商時報)
鴻海、東元皆因有重大訊息待公布,7月30日起暫停交易。市場猜測,鴻海與東元應與合作案或併購案有關,東元在2021年時宣布加入MIH聯盟,共同推動台灣電動車發展,兩者或將於電動車領域有更深化的合作。
關稅衝擊當前 近9成製造業轉嫁成本難 (工商時報)
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全體製造業有近6成表示,「已經或預期」關稅與相關保護主義政策影響自身或客戶之營收,卻沒有真正準備成本調整;另近51%尚未要求公司或與客戶協商分攤比例,尚未談妥分攤比例亦有35%。
特斯拉業績隱憂 台鏈應聲下跌 (工商時報)
特斯拉因電動車銷售持續下滑,上季淨利大減16%,「因美國電動車補貼即將取消及關稅影響,恐將打擊需求,未來可能有幾季的艱難時期」,受到此利空打擊,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8.2%。
美中貿易戰停火 陸6月輸美稀土磁鐵出口激增7倍 (工商時報)
在美中達成貿易協議達後,中國6月輸美的稀土磁鐵出口量,飆升至5月份水準的7倍以上,標誌著這項電動車和風力發電機所需的關鍵礦物出口正大幅回升。
對美零關稅 稅收衝擊總額達629億 (中國時報)
台美關稅談判結果尚未出爐,已衝擊到台灣車市,消費者預期心理下買氣急凍,財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小客車進口金額為33.4億美元,年減幅度22.2%,創16年來同期最大減幅,抑制消費品進口成長幅度。
汽零廠擁三利多 Q3營運增溫 (工商時報)
輸美關稅政策不定與新台幣升值,使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在第二季營運普遍承壓。然法人指出,由於中國輸美關稅稅率遠高於台灣,關稅「利差」有望帶動訂單回流,樂觀汽零廠第三季客戶拉貨動能將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