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勞動生產力 增幅恐縮小(工商時報)

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Conference Board)周日表示,2010年全球勞動生產力因景氣明顯復甦而勁揚,但2011年成長率恐怕縮小,主因在於於先進經濟體2011年勞動生產力恐在就業人口增加下減緩成長。根據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最新估算,美國去年勞動生產力年增約2.8%,但今年應會走緩至年增約1.1%,而歐元區勞動生產力年成長率將從去年的1.7%,於今年減緩至1.3%。紐約經濟諮詢理事會首席經濟學家范亞克(Bart van Ark)指出,歐元區今年勞動生產力年增幅可望超越美國,不過這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車廠簽署二氧化碳自願性減量協議,共同努力節能減碳
 

汎德(BMW)、福特六和 Ford)、Honda Taiwan、中華汽車 CMC)、三陽工業 Hyundai 及台灣賓士 Mercedes-Benz6家進口及國產車廠,12/28日與環保署共同簽署車輛二氧化碳自願性減量協議,承諾引進及產製低碳車輛供國內消費者選購,並透過調整銷售策略,達成至2015年減少1015%二氧化碳排放量之目標。

兩岸搭橋 爭取雲端、物聯網入列(中時電子報)
 

兩岸搭橋計畫今年進入第3年,相關官員指出,兩岸搭橋場次目前還未敲定,我方希望爭取雲端、物聯網及電動車產業納入今年新增搭橋項目,不過還待與對岸溝通,預計農曆年後可望拍板。

全球化程度 台灣排名第12(工商時報)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與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2010年在全球前60大經濟體中,香港的全球化程度最高,次為愛爾蘭、新加坡,台灣名列第12,在亞洲各經濟體中則排名第3。安永台灣所長王金來說,經濟體的全球化程度與經濟發展並無高度相關,例如金磚4國等大型經濟體的成長力道來自龐大的內需市場,而台灣、香港、新加坡等腹地較小,則高度仰賴全球化以維特經濟發展。就長遠來看,他仍肯定全球化為台灣所帶來的正面效益。

施顏祥:ECFA加持 今年出口成長10%(中國時報)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應邀到中研院就「ECFA(兩岸經濟協議)與台灣的機會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指出,大陸已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這個趨勢未來也不會改變。在大陸今年經濟成長仍可維特兩位數情形下,台灣今年整體出口應可成長十%。

陸經濟成長 去年重回兩位數(工商時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2010年大陸國民生產總值(GDP)比2009年增長10.3%,重回兩位數增長,其中第4季比2009年同期增長9.8%。此外,20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2009年上漲3.3%,超過大陸官方3%的警戒線。

布蘭特原油 本周衝百美元(工商時報)
 

隨著國際油價逼近每桶100美元大關,油市投機活動也更趨熱烈,交易商估計,本周北海布蘭特原油就將挑戰100美元。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所資料,投機客持有的原油期貨淨多頭部位,一周內大增12%。此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周一以亞洲需求激增為由調高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預測。

原物料騰貴 美製造業喊漲(工商時報)
 

金融時報報導,由於原物料價格快速攀升,迫使愈來愈多北美製造商準備調漲價格,他們並且發出警告,表示調漲動作將陸續而來。美國重要出口商波音(Boeing)的基本商品部門主管伯恩(John Byrne)說,任何時候只要原物料價格上升,都會在整個製造業體系裡產生漣漪效應。汽車業方面,通用表明在各方面都感受到成本壓力,福特預期燃料價格將持續上漲。

日本3大車商合作 打造100座氫氣燃料站促進環保科技(鉅亨網)
 

日本三大頂尖車商宣布聯手,提倡計畫促進氫燃料電池車發展,在 2015 年前,於日本打造 100 個加氫燃料站供新世代「環保車輛」使用。汽車業龍頭豐田 (Toyota Motor Corp.)(7203-JP)(TM-US)、本田 (Honda Motor Co.)(7267-JP)(HMC-US) 以及日產 (Nissan Motor Co.)(7201-JP)(NSANY-US) 宣布,將夥同 10 間日本天然氣精煉和分銷商,在國內東京、大阪、名古屋和福岡等地建造氫氣燃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