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力推進電動汽車充換電網絡建設(鉅亨網)
 

中國國家電網山東公司計劃五年內投資70億元,全力推進山東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構建起覆蓋全省、城際互聯、標準統一的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據大眾日報5月25日報導,“目前,焦莊電動汽車換電站土建工程結束,電池架、堆垛機和自動換電機器人即將進行安裝調試,建成后可滿足30輛純電動公交車更換電池的需要,一次換電時間不到8分鐘。”5月24日,山東電力電動汽車充換電網絡建設負責人告訴記者。 

民調顯示:即使油價再高 美國民眾也不愛買電動車(鉅亨網)
 

《USA TODAY》和蓋洛普咨詢公司(Gallup Poll)所做的聯合調查顯示,57% 的美國人拒絕購買電動車。這番景況對那些正在發展符合聯邦法律規定之汽車製造業者,宛若遭遇逆風襲擊。聯邦法律規定,在 2025 年,純電動車最高要達到如每加侖汽油可跑 62 英哩之油耗標準。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宣布,美國在 2015 年前,要達到 100 萬台電動車上路的目標。 

美政府在五大城市裝設充電站供聯邦電動車使用(駐休士頓辦事處商務組 )
 

美聯邦政府為擴大使用電動車(EV),正在華盛頓、底特律、洛杉磯、聖地牙哥及舊金山等五大城市,為政府車輛裝設充電站。

聯邦總務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GSA)計劃購買116輛以插座充電的電動車。

 

太陽能比核電便宜 GE:5年內可望實現(工商時報)
 

奇異(GE)全球研發總監李托(Mark M. Little)周三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創新可望使太陽能發電成本在3至5年內低於石化燃料發電和核電的成本。李托指出,若能使太陽能發電成本降至每度15美分以下,就會讓很多人想在家裝設太陽能發電設備,他對此是懷抱希望的。 

台灣要當綠能輸出大國(工商時報)
 

馬英九總統昨天召集國家能源政策會議,強調政府從未考慮過興建核五,要求經濟部近期內在不限電且兼顧減碳與合理電價原則下提出能源方案,並透過政策手段扶植綠能產業,將台灣打造成世界最重要的「綠能輸出國」。  馬英九在會中提出二點裁示:一、政府從來沒有考慮興建第五座核能發電廠,現有核能電廠將以確保安全為第一。未來能源政策必須達到全國不限電、及兼顧減碳與合理電價的目標。二、經濟部應委託世界級的專業團隊研究能源政策,並廣泛探察民意,兼具務實與理想性提出可執行的方案,總統府或行政部門會在政策完成後在近期公開說明。經濟部長施顏祥說:「經濟部要花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提出解決方案。」  

雙燃料車 減徵2.5萬貨物稅(工商時報)
 

財委會初審通過行政院所提的貨物稅條例增訂12條之4,汽油與液化石油氣雙燃料車可享定額減徵貨物稅2.5萬元,期限5年,財政部估計,5年影響稅收1億365萬元。

台灣競爭力世界第6強(中國時報)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布二○一一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總排名第六,比去年躍進二名,為歷年最佳;且是亞洲第三名,僅次於香港(第一)與新加坡(第三),遠勝中國大陸(十九名)、南韓(二十二名)、日本(二十六名) 。IMD說,香港與美國並列第一名,首次出現;但在人口二千萬人以上的經濟體中,台灣總排名表現僅次於美國。 

中國經濟 回歸溫和成長(中國時報)
 

中國公布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為5.3%,略高於市場預期5.2%,但已較3月份5.4%回落。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中國M2增速今年以來持續下滑,4月份的年增率僅15.3%,低於年度目標16%,見底跡象浮現,推估以往與M2增速連動較高的CPI,最遲也將在5~6月觸頂;同時,民間企業貸款利率增幅高於基準利率升幅,資金有趨緊現象,顯示政府緊縮政策效果開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