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歐商機日 買主實力雄厚(工商時報)

為協助廠商接近市場搶得商機,外貿協會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昨(8)日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1年中東歐商機日(CEE & CIS Markets Forum)」。邀請俄羅斯、土耳其、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烏克蘭、保加利亞等7國共32家買主來台,與國內業者進行一對一採購洽談。此次買主實力雄厚,營業額逾1億美元的A咖就有7家,其餘若不是當地所屬行業別的前300大,營業額也有逾1,000萬美元,可說是黃金陣容、鑽石組合。預定採購的項目有ICT、汽車零配件、自行車零配件、工具機、小家電、電動車、嬰兒車、園藝工具、禮品、飾件、男服及食品等。  

台綜院:台灣今年GDP成長4.95%(工商時報)
 

台灣綜合經濟研究院昨(14)日提出下半年台灣經濟展望,台綜院長吳再益表示,國際市場險象叢生,但出口與內需雙引擎可持續加持,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維持4.95%的溫和成長,高於10年實質GDP平均年成長率4.1%。 

Fortune Weekly-天然氣 將成大陸關鍵能源(旺報)
 

可控性與可運輸性是替代能源必須克服的兩大致命關鍵,大陸在核電發展受阻、生物質能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的限制下,天然氣無疑是比較貼近現實的選擇。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核電危機在地球的另一側產生更大的影響:德國宣布將永久性放棄發展核電。實際上,此次核電危機對世界各國未來能源政策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儘管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均表示不會放棄發展核電,但未來核電發展將面臨更高的成本(最主要的是安全成本)幾乎是確定無疑的,也讓其他可替代能源的發展出現新機遇。  

歐美降溫 新興亞洲順勢接棒(旺報)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仍持續擴張,但許多市場皆出現修正,除了外在因素如通膨壓力影響外,經濟數據因基期墊高也是主因;專家認為新興亞洲國家各具投資利基與題材,仍將是經濟成長最強的區域,若通膨如預期在6月之後開始下滑,先前最受通膨疑慮困擾的大陸與印度股市可望優先獲得買盤青睞。目前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仍由新興市場領軍,在結合新興市場擴張的內需版圖與美國消費仍持續成長下,預期將足以支撐全球經濟保持增長的態勢,但成長速度的快或慢,將視各國經濟體質而定。  

製造業景氣 連4月綠燈(中國時報)
 

台經院昨日公布,4月台灣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為13.52分,較3月微幅增加,連續4個月維持代表景氣持平穩定的綠燈。另外,對塑化劑風暴,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孫明德表示,飲料業只是食品業一部分,且民眾喝的飲料可能替換成其他飲品,所以整體影響還好,倒是對夜市相關的觀光消費、批發零售等可能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