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昨日引述世銀的資料指出,隨著新興經濟國家的經濟動能提高,估計10年後(2021~2025年),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將居世界第一,成長率貢獻度也將達三分之一。經建會指出,世界銀行月前發布「2011全球發展地平線─多極化:新的全球經濟」,報告指出世界經濟正邁向一個以多極成長為基礎的新時代,到2025年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韓、印尼等六大新興經濟體(BRIICKs)的實質產出水準將與歐盟相當,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超過一半。
中鋼海外「通路市場」布局,正式啟動。中鋼計劃未來5年,將鋼品外銷量比例提高為35%,為呼應母公司的計畫,旗下負責外銷業務的中貿國際公司態度轉趨積極,一方面將鎖定大陸、東南亞、印度及歐美等地區,加強開拓家電和汽車鋼板市場,另一方面則將積極培養國際外貿人才。該公司為培養國際外貿人才,將於年底起,派遣8至9人的專業人才,赴日本、大陸、東南亞及印度等地工作,時間2至3年不等,期能深入了解當地市場狀況,並充實國際貿易常識、及開拓視野,以提高外銷整體戰力。
國際通訊社美聯社最新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成長力道將在今年下半年轉趨強勁,因為造成復甦步調減緩的主因,也就是高油價和日本地震對製造業的衝擊,已經開始消退。嚴重的暴風雪和汽油價格上漲,使得美國今年元月至三月的經濟成長率只有一‧九%。第二季也不會有太大起色。美聯社調查卅八位頂尖經濟學家,他們平均預測第二季成長率二‧三%,下半年則可望達到三‧二%。
在所有發電方式中,核能發電的電價最便宜,每度約0.6元,其次是火力約1.4元,風力約1.7元,太陽能還在10元以上,但是核能因日震後,風險大為提高,火力又會造成汙染,相對風力是最具有競爭價值的發電方式。陸上資源難覓,相對離式岸風力發電又更具利基。
大陸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近日表示,大陸正面臨滯脹風險,經濟已出現滯脹苗頭。他認為,大陸的決策層應警惕經濟放緩伴隨著高通貨膨脹的局面,並且密切關注就業問題。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5.5%,漲幅創下34個月新高;5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上漲6.8%。賀鏗對此強調,他很早就提過,應該擔心滯脹,而當前情況就是滯脹的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