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拉警報 首季負成長4%(工商時報)

財政部昨(9)日發布進出口統計,受全球景氣低迷的影響,3月份台灣出口較去年同期下滑3.2%,第1季出口也呈負成長4.0%,創下98年第4季金融海嘯復甦以來的首季負成長。由於第1季出口不如主計處先前的預測,展望未來兩個月出口年增率要轉正並不容易。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指出,3月份出口總額263億4千萬美元,雖較上月成長,但與去年同月相比仍下滑3.2%,顯示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下,近期台灣出口要大幅成長有困難。

振興經濟 巴西將對企業減稅(工商時報)
 

巴西政府三日宣布採取新的經濟振興措施,包括對企業減稅、提高政府採購、放寬對出口企業貸款、抑制巴西貨幣升值和限制進口,設法讓巴西降溫的經濟恢復成長動能。巴西總統羅賽夫女士指出,有必要採取措施重振拉丁美洲第一大經濟體往日雄風,協助巴西抵抗來自全球低價傾銷對手的「掠奪性競爭」。受已開發國家金融危機以及巴西幣快速升值等因素影響,巴西經濟由二○一○年成長七.五%大幅放緩至去年的二.七%,遠不如預期。巴西政府希望新的振興措施有助於達成今年預估經濟成長四.五%的目標。

油價飆漲推升需求,美國汽車3月總體銷量年增13%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4年前油價高漲打擊汽車需求,讓美國三大車商瀕臨倒閉。但現在美國汽油價格每加侖來到4美元,卻推升民眾對省油小車需求,反而成為帶動美國汽車銷售增加的重要力量。

中鋼與金屬中心深度合作(工商時報)
 

為因應大陸與韓國鋼鐵產業崛起帶來的競爭壓力,中鋼(2002)董事長鄒若齊昨(3)日傍晚表示,該公司將與金屬中心展開深度合作,訂於本月10日簽訂「工程研發中心」,希望提升國內金屬產業價值,包括高值產業聚落的建構、產業鏈及產業環境的優化,以提升台灣鋼鐵產業競爭力。

中韓FTA 對台衝擊達1.8兆(工商時報)

中、韓FTA啟動談判,依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中韓若簽定FTA,將對我國產業產生607.88億美元(約新台幣1.8兆元)的衝擊,占我出口到大陸比重約48.83%。受影響者以出口到中國大陸金額較大,且關稅在2.5%以上的光學(面板)、塑膠、化學與紡織產業為大。

避免ECFA效益遭稀釋 趁早擬妥產業因應對策(工商時報)
 

由於韓國是台灣的競爭對手,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建議政府,要持續密切注意中韓FTA的進展,以避免ECFA的效益被稀釋,同時,也應開始著手進行產業評估,特別是,如果在ECFA貨品貿易談判中,無法爭取到較好的市場進入條件時,要有產業的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