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將於5月2日公布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然3月指數飆升到62.4,但近期國際復甦腳步走緩,4月數據走向仍帶不確定性。。中經院院長吳中書日前預期,4月PMI 續留在擴張水準的機會高。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25)日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GDP)至3.71%。
台經院表示,3月出口恢復正成長,但製造業外銷訂單及預估的生產值與銷售值年增率,皆較去年同期衰退,但衰退幅度較2月低,使得製造業景氣信號「依舊維持藍燈」。
日圓貶值與國際需求不振,使得我國3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3.28%,扣除今年2月春節因素後,是15個月以來新低。經濟部表示,電子零組件遭砍單,再加上工具機、汽車與零配件,因日圓貶值影響接單,拖累國內生產動能。
日本3月出口較去年同期勁揚1.1%,超過市場預期。證明弱勢日圓刺激出口,加上企業信心持續好轉,開始支撐日本經濟緩步向上。不過截至3月止的上個財政年度,貿易赤字仍創下歷史新高。
許多專家也認為,弱勢日圓立即加重日本進口成本,要有利於出口的話,仍要等上一些時間。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上路逾1年來,兩國特定貨品的出口確有增加之勢,被歐巴馬政府拿來大肆宣揚,指其為FTA帶動出口的最佳明證。然數據顯示,美韓雙邊貿易額在FTA生效後反見萎縮,加上美國業界掀起不滿FTA的聲浪,FTA對美國經濟的助益引發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