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不能忽視「粵港澳大灣區」對台灣的競合效應(工商時報)
 

由於大陸已經確立了到2020年將完成「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框架,到2030年位居全球灣區榜首,成為全球先進製造業中心、重要創新中心、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等戰略目標,其未來發展對於台灣和大陸、香港三地之間的產業競合效應,是政府和產業不能忽視的課題。

貼近市場創雙贏 美國製造為顯學(工商時報)
 

為了吸引鴻海投資,本次威斯康辛州政府祭出了未來15年、共計30億美元的大手筆獎勵方案,包括:創造就業給予的15億美元州所得稅抵免、資本投資給予的13.5億美元州所得稅減免、以及購買材料的1.5億美元營業稅減免,除此之外,也將籌措資金,開發汙水下水道、道路等基礎建設;以如此優惠的投資條件,又可以避開川普總統倡導的「邊境稅」,相信任何企業都會心動。

BAT 爭食汽車金融千億市場(工商時報)
 

中國大陸BAT(揩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3家知名的網路巨頭,近年相繼投入汽車金融市場,爭搶迄今規模逾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市場。市場人士認為,未來的競爭會更激烈,而汽車金融的商業模式也會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