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全球貿易Q2急凍 可避開最慘狀況(工商時報)
 

世界貿易組織(WTO)周二表示,受到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第二季全球貿易量估計將銳減逾18%,創史上最大衰幅,但在各國政府政策因應得當下,下半年貿易量將可重返成長,全年衰幅壓縮在13%的樂觀預測有機會達成。

遠距發威 5月工業生產指數連四紅(工商時報)
 

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布5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10.18,較去年同期增加1.51%,是連續四個月正成長,創下歷年5月次高紀錄。其中製造業指數110.44,較去年同期年增1.68%,同創歷年5月次高紀錄,主要係資訊電子產業撐盤所致。

供應鏈斷鏈浩劫 世界工廠蒙陰影(工商時報)
 

大陸在過去幾十年迅速成為「世界工廠」,疫情卻暴露出全球化分工下,將生產基地集中在單一國家的風險。日本車廠本田在中國有5個工廠,其中3個在湖北,結果湖北一封省,本田半數的產能就停擺。儘管中國仍是無可取代的生產重鎮,但疫情加深業界對分散風險的思考,不再一昧追求生產效率與成本。中國產能占7成的節能大廠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坦言,未來將加大在泰國、印度投資,達到分散生產的目標。產能9成在中國的家具大廠、商億全球控股董事長謝智通也表示,今後將提升泰國廠產能,並尋求在柬埔寨設廠。

中印對峙加劇 印度查扣陸商品 擬加徵關稅(工商時報)
 

中印稍早因邊境爭議爆發衝突,兩國緊張關係持續升溫。外媒報導,印度主要港口和海關近日大量查扣中國進口商品,除了美企蘋果、思科等受到影響,富士康的電子元件也中槍。此外,印度還計畫提高至少370種進口產品的規範,不排除同時加徵關稅,兩國對峙之勢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