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行車元年 花蓮打頭陣(中國時報)

中央積極建構台灣島成為國際自行車騎乘的天堂,已訂今年為台灣自行車元年,規畫一系列自行車競賽休閒活動。首場「百年榮耀輪轉花東單車嘉年華」,十二日將於花蓮登場,已有一千八百多名國內外車友報名,要在花蓮山海間盡情想受競速賞景雙重樂趣。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張振乾八日表示,這次活動是為民國一百年「台灣自行車節」國際賽事暖身宣傳,希望將花東地區自行車天堂逐步推向國際舞台,創造花東更大的觀光產值。  

鄭州電動車齊漲價 市民購買熱情依然難擋(中央日報)
 

隨著鋼、鉛、銅、塑膠、天然橡膠等原材料漲價,近期不少品牌的電動自行車也紛紛跟漲,每輛上漲了70元至200元人民幣不等。雖然價格上漲了,但是來此購車的市民仍是絡繹不絕。與鉛酸蓄電池的電動自行車相比,環保型的鋰電池電動自行車因價格偏高所以漲幅則相對要小,每輛只上漲了50多人民幣。“鋰電池電動自行車主要是技術含量比較高,其配件價格並不高,因此漲幅不是很大。”一家售賣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的銷售人員說

 

身障、低收 台北市河濱租單車免費(自由時報)
 

北市河濱自行車道成為假日休閒熱門去處,為讓弱勢族群享受騎單車樂趣,北市工務局水利處從三月廿日起,提供身障者、低收入戶、育幼院生免費租單車,只要出示證件,即可悠閒騎單車,享受悠遊河岸的樂趣。水利處表示,為服務身障者,市府從九十八年五月起,於美堤河濱公園提供身障者免費租自行車服務,今年擴大服務對象,除身障者外,低收入戶和育幼院生可於北市租借站免費租車。 

台灣品牌自行車 登陸卡位戰(國際商情雙週刊)
 

        中國大陸是全球自行車生產與消費大國,目前有500餘家自行車製造商,主要分布於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早在90年代,台灣自行車品牌就開始在中國大陸設廠投產,並以中高價的品牌定位出現於市場上。近幾年來,由於看好中國大陸生產環境及需求規模,企業紛紛加碼擴產,搶占市場。低碳經濟已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潮流,發展低碳交通是必然趨勢,而自行車無疑是提倡節能減碳、運動休閒、短途交通的最佳選擇。

        中國大陸雖全力普及汽車,但自行車卻永遠不會被機動車取代,由於能源儲藏量越來越少,未來中國大陸的交通勢必與國際接軌,走向輕型車輛如自行車及電動車。 

南京自行車市場萎縮電動車銷量激增(中國自行車協會網)
 

作為傳統的代步工具——自行車,正在從南京街頭逐漸“淡出”,街頭跑動的電動車越來越多,自行車數量在逐年減少,且市場銷售量也急劇萎縮。據南京市車管所統計,近幾年來,南京市每年新增的自行車登記數連續負增長,並且呈急劇下降的趨勢。2009年自行車的登記量為5萬輛,到2010年則降至3萬輛;而電動車的數量則在快速增加,2009年南京市電動車的登記上牌量為15萬輛,2010年則達到了17萬輛。 

美國洛杉磯著力打造“自行車之都”(中國自行車協會網)
 

為緩解交通擁堵和建立一個綠色環保城市,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委員會3月1日一致通過了一項“自行車優先”計畫,這是目前全美規模最大的一個發展自行車交通計畫。根據計畫,洛杉磯將在今後每5年內在市區的主要道路上修建至少320公里長的自行車道,直至洛杉磯形成全長2688公里的自行車道路網。目前洛杉磯的自行車道只有約605公里。此外,計畫還要求有關部門採取諸如嚴格執法,防止機動車與自行車“搶道”,教育機動車司機“禮讓”自行車,開闢足夠的自行車停車場,以及嚴格限制機動車車速,防止傷害騎車人等措施,以確保自行車在洛杉磯暢通無阻。 

歐美自行車再度受寵(中國自行車協會網)
 

21世紀是後現代、後工業的世紀,自行車再度成為先進城市之標誌。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40%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37%的職工騎車上班。德國的“首堵”柏林,如今也有13%的人出行工具為自行車。美國作為汽車之國,自行車也開始流行。加州的大衛斯,17%的上班族用自行車。你觀察這些世界著名都市的自行車資料,幾乎是每年都在上漲。北歐城市顯然領導著這股城市自行車的潮流,成為後現代“低碳”社會的典範。這些城市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靠雙管齊下的措施:一方面提高機動車的使用成本,一方面為自行車提供種種便利。